大国的实力都是试出来的,美国拿乌克兰摸清了俄罗斯的底细,咱们也在2016年南海对峙里试出了美军的斤两,可美国人一直想搞明白解放军的实力,就是摸不透。 美国的算盘不可谓不精:一方面通过菲律宾的挑衅行为,试图迫使中国在南海采取过激反应,从而观察解放军的真实作战能力;另一方面,若中国被迫升级冲突,便可借机将中国塑造为“规则破坏者”,削弱其在国际舆论中的道义优势。 为此,美菲近年频繁在黄岩岛、仁爱礁等敏感海域开展联合军演,甚至出动B-1B轰炸机、航母战斗群等高端装备,妄图以军事威慑动摇中国立场。 然而,中国始终坚守“不开第一枪”的底线,所有反制行动均严格遵循国际法框架,既展现了维护主权的坚定决心,又在道义上占据主动,也让美国摸不透中国军队的实力到底有多强。 事实上,菲律宾在南海的挑衅在法理上是不成立的,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主张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外交部多次强调,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本身就是违反国际法的无效裁决,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不受其影响。 我国防部亦明确指出,菲律宾倚仗外部势力撑腰,频繁在海上侵权挑衅,而美国作为域外国家无权介入中菲争议,更不得以双边条约损害中国利益。这种有理有据的回应,不仅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更让美国的“道德绑架”策略无处遁形。 而南部战区常态化部署055型驱逐舰、歼-20隐形战机等先进装备,依托南海岛礁构建的预警侦察体系和补给网络,可实现对争议海域的实时监控与快速响应。 例如,2025年美菲在黄岩岛附近举行联合演习时,解放军迅速出动轰-6K轰炸机挂载鹰击-12反舰导弹实施威慑,迫使美军航母战斗群仓促撤离。这种“以实力说话”的方式,既彰显了维护主权的能力,又避免了冲突升级。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王毅外长在2025年两会期间明确表示,中国与东盟国家正加快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已完成案文三读,对达成共识充满信心。 这种以规则促和平的思路,与美国的军事威慑形成鲜明对比,更符合地区国家求稳定、谋发展的共同诉求。正如2024年中菲就仁爱礁补给问题达成临时协议所示,对话始终是化解分歧的最优解。 美国试图通过代理人战争摸透中国实力的如意算盘,在中国的战略定力面前终究难以得逞。 中国以“稳”应“变”,既通过常态化海空巡逻、岛礁建设等行动展示维护主权的能力,又以法理斗争和外交斡旋占据道义制高点,让美国既无法获取有效情报,又在国际舆论中陷入被动。 这种“软硬兼施”的策略,恰恰印证了大国崛起的深层逻辑:真正的强大,不仅在于军事装备的先进,更在于战略智慧的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