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装疯、装软、装叛变,最后把日军耍到发疯 1939年,牡丹江某处的日军审讯室突然爆发出掌声雷动,连带着屋外的岗哨都一脸困惑。 这不是常规操作。通常,日军的“拷问”环节是尖叫声、哀嚎声,顶多夹杂几句咒骂。但这一次,他们在为一个“奇迹”鼓掌。 女战士田仲樵,招了。 ——这是战时特高课梦寐以求的“政治胜利”。不是一般人招供,而是“田疯子”开口了。 可惜,高兴得太早了。 日军不是没审过人,但从没遇过这么能演的 田仲樵这个名字,在牡丹江的日军高层那是一种“反射性神经质”——一听到,手就去摸枪。 抗联里有战将很多,女将却不多。而田仲樵,是极少数“又美又疯还打得猛”的狠角色。 1937年,她带着一帮工人直捣日军仓库,硬是在重兵把守下烧掉了千吨军需,搞得日军前线几天都吃不上热饭、穿不上棉衣。 她的绰号“田疯子”,不是说她疯,而是说她敢。敢抢日军,敢放火,敢撒野。 也正因如此,日军才咬死要抓她。 第一次抓到她,是个意外。可这女人坐在审讯室里,没喊口号、没咬舌、没喊共产党,反倒像个讨饭的破烂妇人,配合到近乎可笑。日军反复盘问,她就反复强调:“我就是个叫花子。” 特高课的军官左看右看,觉得她说得也不无道理——这人长得太惨了,哪像个革命者? 一念之差,放了。事后得知“上当”,那帮日军咬牙切齿,把当年放她的军官贬到了炊事班。 第二次抓她,日军可不打算留活口了。 这一次,她“开口”了,但也彻底把对方带沟里了 1939年春节后不久,田仲樵再次落网,消息在牡丹江的日军圈子里几乎可以用“庆功”来形容。 这次抓她不是靠本事,而是靠“人”。她的丈夫,荀玉坤,叛变了。 一个叛徒最可怕的地方,不是他知道多少秘密,而是他知道你的思维方式和底牌。 他出卖了她的位置,也出卖了她过去藏身的地下交通线。 更恶心的是,田仲樵刚被捕,荀玉坤就穿上了伪警服,亲自参与审讯,还当着她的面“劝降”,甚至给她打掩护演苦肉戏,配合日军“洗脑”。 但田仲樵这次,不吵不闹、不硬不刚,居然点头了,开口了。 她的“口供”干净利落,抛出一个重量级炸弹:抗联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的行踪,路线、联络点、时间安排,一应俱全。 这下子,日军像捡到宝。 当然,也怕是陷阱。所以一边准备军事行动,一边暗地里派人跟踪田仲樵的举动。结果真让他们逮到一个“破绽”——田仲樵在狱中通过送饭的看守送出了一张纸条。 日军一看内容,头皮发麻。 纸条上说得清清楚楚:她在演,荀玉坤也在演,两人配合唱双簧,目的就是把日军骗进包围圈。 这下子日军疯了,立刻枪毙荀玉坤。 但这剧情还没演完。田仲樵“痛哭流涕”地求饶,说既然丈夫已死,她愿戴罪立功,亲自带队抓周保中。 日军又动心了,毕竟这女人对地形太熟了。 于是让她带队上山。两天后,日军冻得半死,没抓到人,反倒连自己人都快走丢了。田仲樵趁乱溜了。 那一刻,特高课真信了“田疯子”这个称号——疯得连日本人都怕。 她演技拉满、心狠手稳,把特高课玩了个遍 田仲樵不是那种一拳打爆敌人脑袋的“力量型英雄”,她是“让你自己信了错觉、然后亲手毁灭自己”的冷刀子。 被捕、被打、被丈夫出卖、被关进地牢,她都能活下来,靠的不是命大,而是心狠。 装疯、装软、装叛变,一套套戏码,连看她长大的日本老特务都被绕进去。 后来她又一次被捕,在监狱装疯卖傻七年,靠着“神志不清”混过敌人审查,活着出狱时,身体已是半残,但脑子还清楚。 她一辈子没孩子,但养了十几个烈士遗孤,把他们一个个拉扯大,教做人、教吃苦,也教他们什么是“斗争的意义”。 她活到99岁去世,牡丹江下半旗悼念。有人说她是女版“潜伏者”,有人说她是最后的“田疯子”。 但她自己说:“我不是疯,我只是认清了敌人,然后学会用他们的方式反击。” 这世上,不缺勇敢的人,缺的是有勇有谋还玩得起狠局的人。田仲樵,她不是传奇,她是活成了一把刀。 参考资料:《 田仲樵:身为地下党却被丈夫出卖,被捕后用一张纸条铲除汉奸丈夫-搜狐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