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动力航母将于2026年下水! 据凤凰网披露,我国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两艘超大型航母建造工程,其中舷号19、20的新型战舰满载排水量突破10万吨,且至少一艘将采用核动力推进系统,预计最早于2026年实现下水,2028年完成海试正式列装。 这一消息犹如平地惊雷,标志着中国即将跻身全球顶级海军俱乐部,在航母技术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华丽转身。而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征程,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 自2012年辽宁舰入列以来,中国海军以惊人速度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蜕变:山东舰实现完全自主建造,福建舰率先采用电磁弹射技术,如今更在核动力领域取得关键突破。这种"小步快跑"的发展模式,既规避了技术冒进风险,又通过持续迭代积累核心竞争力。 正如军事专家所言,中国已建立涵盖设计、建造、测试的完整航母技术体系,核潜艇研发积累的核反应堆技术,更为核动力航母提供了坚实基础。 相较于常规动力,核动力系统赋予航母无可比拟的战略优势。其理论上无限的续航能力,使战舰无需频繁补给即可执行远洋任务,尤其适合维护中国日益增长的海外利益和能源通道安全。 更重要的是,核反应堆充沛的电力输出,能够同时满足电磁弹射器、激光防御系统等高耗能装备的运行需求,这是常规动力航母难以企及的。 据推测,新型航母将配备4条电磁弹射器,舰载机日出动量较福建舰提升近一倍,可搭载包括第五代隐身战机、舰载预警机、无人机在内的90余架航空器,形成立体化作战网络。 值得关注的是,这艘巨舰的设计处处彰显后发优势。借鉴美国福特级经验,其舰岛体积大幅缩小,飞行甲板布局更趋优化,可同时保障多波次舰载机起降。 更令人振奋的是,通过整合国产最新军工科技,新型航母在雷达隐身、抗干扰能力、自动化程度等方面均实现质的飞跃。有分析指出,其综合作战效能已与美国现役最先进航母不相伯仲,部分指标甚至实现超越。 当然,我们也需清醒认识到,从下水到形成战斗力仍需时间的过程。核动力系统的稳定性、航母编队的协同训练、舰载机部队的磨合,都需要时间检验。 但正如福建舰从下水到海试仅用两年时间所证明的,中国军工体系已具备强大的工程实现能力。可以预见,随着新型航母的加入,中国海军将真正具备全球部署能力,在维护海洋权益、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当这艘万吨巨舰刺破万顷碧波时,它承载的不仅是尖端科技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千年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