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特朗普还没到北京,美财长突然喊话中国,再买俄罗斯石油就收重税。 美国财政部长耶

特朗普还没到北京,美财长突然喊话中国,再买俄罗斯石油就收重税。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突然对中国发出威胁,声称若继续进口俄罗斯石油将面临"严重后果",暗示可能对中国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 这一强硬表态恰逢特朗普计划访华前夕,时间点耐人寻味。专家分析,美方此举既是对中俄能源合作的施压,也是为特朗普访华预设谈判筹码,暴露出美国在能源战略上的双重标准与战略焦虑。 面对威胁中国有足够反制手段。在能源储备方面,国家石油储备工程二期已完工,三期建设加快推进,战略储备能力达90天以上。 在贸易渠道上,中俄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运输安全有保障。更重要的是,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炼化产能,能将俄油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美方关税大棒实际伤害有限。 耶伦的威胁并非空穴来风。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同比增长23%,占进口总量的19%。 更令美国不安的是,中俄已建立本币结算机制,完全绕开美元体系。美国财政部报告显示,这种合作使俄罗斯每月多获得30亿美元石油收入,极大缓解了西方制裁压力。 美国的双标操作令人咋舌。就在耶伦威胁中国的同时,印度进口俄油量同比暴涨400%,却未受任何警告;欧盟通过"灰色渠道"购买俄液化天然气,美国睁只眼闭只眼。这种"选择性制裁",暴露其真实目的不是惩罚俄罗斯,而是遏制中国能源自主。 中国应对策略堪称教科书级别。一方面扩大与沙特、伊朗的原油贸易,降低对俄依赖;另一方面加速战略储备建设,已建成5亿桶储油设施。更关键的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煤制油技术取得突破,成本降至每桶50美元以下,为能源安全上了双保险。 特朗普团队的矛盾心态值得玩味。一边派财长放狠话,一边又推迟原定对华加征的铝制品关税。这种"软硬兼施",反映共和党内部对华政策的分裂,能源巨头要求维持石油贸易,军工集团则希望切断中俄联系。特朗普本人更被曝在私人场合承认"完全禁运俄油不现实"。 俄罗斯的反制早有准备。普京已签署法令,要求对华石油出口全部采用人民币结算;同时开通北极航线,将原油运输时间缩短40%。这些举措使美国制裁效力大打折扣,正如俄副总理诺瓦克所言:"东方市场足够大,西方的制裁只是笑话。" 欧洲的困境加剧美国焦虑。德国巴斯夫集团刚宣布在中国湛江投资100亿欧元建厂,直接使用俄气作原料;法国道达尔能源绕过制裁,通过哈萨克斯坦中转进口俄油。这种"阳奉阴违",让美国的"联合制裁"沦为摆设。 中国的能源棋局远不止石油。与卡塔尔签署27年液化天然气长协;在阿富汗投资铜矿换取锂矿开采权;甚至通过光伏产业布局,逐步降低化石能源依赖。这种多元布局,使美国制裁威胁越来越像"纸老虎"。 美国内部分歧日益公开化。埃克森美孚等石油巨头反对制裁中国,担心失去巨大市场;军工复合体则鼓吹强硬,妄图制造危机推销军火。这种利益集团博弈,导致拜登政府政策反复无常,半年内对华能源政策变了3次。 历史教训发人深省。2018年美国制裁伊朗时,中国反而增加进口并转手赚取差价;2020年石油价格战中,中国逢低吸纳充实储备。如今同样的剧本再次上演,美国显然没长记性。 技术突破提供新底气。中国自主研发的深海钻井平台已在南海开采可燃冰;第三代核电技术出口巴基斯坦;特高压电网将西部光电输往东部。这些创新使能源安全不再受制于人,正如国家能源局局长所言:"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特朗普访华前的这场风波,本质是场心理战。美方想通过施压获取谈判筹码,但低估了中国捍卫能源安全的决心。从大庆油田到页岩气革命,这个国家从未在能源问题上低头。 当耶伦的威胁遭遇中国的能源多元化战略,这场博弈的结局早已注定。就像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原油期货价格——不受华尔街操控,只反映真实的供需关系。或许美国政客该明白:在21世纪的能源棋盘上,制裁大棒早已锈迹斑斑。 美国越是歇斯底里,越说明我们走对了路。从北斗导航到量子通信,从高铁出海到空间站建设,历史反复证明,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战略定力才是最强大的武器。正如网友说的,看着美国急得跳脚的样子,就知道我们又该加大力度了。 信息来源: 美议员放话:特朗普同意了,买俄油,中印加税500% 2025-07-01 10:07·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