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雅江水电工程:中国甩出一张“王炸”,印度网友不干了 这两天,人类的工程史上迎来一

雅江水电工程:中国甩出一张“王炸”,印度网友不干了

这两天,人类的工程史上迎来一个重要时刻。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在西藏林芝举行。总理亲自到场并出席了开工仪式,规格极高。

而就在同一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今年的1号公告,宣布组建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国资委更新后的央企名录显示,雅江集团在99家央企中位列第22位,位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之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之前。

雅江下游水电工程的装机容量大体上“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每年可提供近3000亿度清洁、可再生、零碳的电力。

要知道,雅鲁藏布江可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出境后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后,与恒河汇合注入印度洋。如此宏大的世纪工程,势必牵动地缘高度关注。

“大国重器”横空出世的用意,非同寻常。

浪子先带领大家了解一下基本情况。

藏南峡谷中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蕴藏着中国最丰沛的水能资源。在50公里内江水狂跌2230米,天然落差相当于从华山之巅直坠秦岭脚下。

如此天赐资源为何沉睡至今?答案写在高山深谷的险峻中。

墨脱县被称为“世界孤岛”,2013年才通公路,至今仍常因山体滑坡中断通行。

在这样地质脆弱的区域建造巨型水电站,需要的是穿山甲般的掘进能力。

当中国盾构机突破技术垄断后,30公里超长隧洞的“截弯取直”方案才从蓝图走向现实——用隧洞贯穿U型大拐弯两端,将2000米落差转化为澎湃电能。

另一把钥匙是特高压输电技术。西藏本地每年仅消耗约100亿度电,而墨脱水电站年发电量高达3000亿度,98%的电力需跨越千里点亮东部灯火。

当±800千伏特高压线路架通雪域高原,48小时送电到长三角成为可能,“西电东送”战略终于迎来终极篇章。

雅鲁藏布江流出中国国境后变身布拉马普特拉河,滋养着印度东北部和孟加拉国。

水电站开工令一出,印度媒体立即高呼“水源威胁论”,渲染中国手握“定时水炸弹”。

耐人寻味的是,科学数据揭示另一番图景:雅江出境水量仅占布拉马普特拉河总水量的19%-30%,超70%的水量来自印度境内降雨与支流补给。

印度的焦虑背后藏着战略算计。

国际水权领域存在“先到先得”的潜规则——下游国家抢先建成水利设施,即可制约上游开发。为此印度早在本世纪初就谋划在藏南地区(中国领土,印度非法占领)建设42座水电站,企图制造既成事实。

但二十年过去,印度仅建成3座小型电站,其余多停留在图纸阶段,其基建能力在喜马拉雅山脉前显露原形。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印度的“双标”做派。

当印度在提斯塔河上游筑坝导致孟加拉国灌溉系统瘫痪,或对巴基斯坦实施“断水打击”时,“水资源公平分配”的呼声便消失无踪。

而中国选择隧洞引水方案,不建高坝大库,最大程度保障下游水流稳定——雨季蓄洪削峰,旱季补水增流。水利部更通过中印专家级机制共享水文数据,将合作诚意摆在明处。

墨脱水电站铲土动工之际,一场静默的外交变奏正在上演。曾高声抗议的印度媒体突然改口,强调“雅鲁藏布江仅贡献三成水量”;此前支持印度的美国官员也集体噤声。

态度急转的背后,是地缘利益的冰冷计算。

印度突然发现自己的“水资源牌”两面受制:东有中国掌控雅江源头,西有巴基斯坦凭借中国歼-10战机强化空防。

更棘手的是经济命脉受制于人,空调压缩机依赖中国供应,稀土提纯技术亟待中方支持,连美国也因稀土断供压力向中国低头。

当莫迪政府意识到美国“印太战略”只是将其当作消耗中国的棋子时,上合组织外长会上传来印度外长苏杰生的和解信号便不足为奇了。

水资源博弈的本质是国家实力的映照。当埃及强势时,埃塞俄比亚的尼罗河水坝计划屡屡搁浅;而以色列用武力夺取戈兰高地控制水源后,阿拉伯国家只能黯然退场。

今日中国在雅江的落子,恰如昔日在南海造岛的翻版——以不可逆的工程事实重塑地缘格局。

超级工程的终极意义,从来不止于技术突破。

当1.2万亿元投资化作雪域高原上的钢筋水泥,西藏年GDP增速有望跃升至8%以上,每年新增财政收入200亿元,50万个就业岗位在群山间诞生。

而对国家能源版图而言,3000亿度清洁电力意味着每年减少3亿吨二氧化碳排放,为“双碳”目标扛起十分之一的减碳重担。

工程开工后,西方媒体集体沉默,印度抗议偃旗息鼓。中国早已用行动给出答案:不效仿土耳其“石油归你们,水归我们”的霸权逻辑,也不重蹈美国让墨西哥哭泣的覆辙。

隧洞引水方案放弃库容换生态,特高压电网跨越国界向东南亚延伸——墨脱水电站终将成为“一带一路”上的绿色地标。

今天,中国的水电建设企业,已经在抢占全球的市场。截至2019年,中国企业参与的海外水电站项目约320座,占据了七成以上海外市场份额。

无论是喜马拉雅山大断裂带的巴基斯坦NJ水电站、库容超过三峡的马来西亚巴贡水电站,还是有“东非电塔”之称的埃塞俄比亚吉布Ⅲ水电站,都是中国基建实力的象征。

挑战水利工程的“不可能”,与探索太空一样值得骄傲:都是从不同的维度,挑战人类文明的边界。

正如我们为何要攀登珠峰一样——因为它就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