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发现只要不惹中国,其他国家是手拿把掐,在公布的关税里,中国这次竟然没在名单上,特朗普甚至还公开说“和中国关系很好”“中国的关税政策很公平”。 2025年初,美国贸易政策掀起波澜。特朗普重返白宫后,迅速调整关税,针对全球多个国家加征10%基准税率,部分国家如欧盟、加拿大、墨西哥高达35%,日本25%,东南亚国家如越南、柬埔寨15%。中国却未被额外针对,关税维持在10%,部分商品如智能手机和电脑获豁免。这一政策源于5月中美高层磋商,双方达成协议,中国承诺供应稀土和磁铁,美国恢复技术出口和留学生签证。特朗普公开表示,中国关税政策公平,关系良好,显示出策略转变。 这一转变有其背景。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额达4380亿美元,占美国进口市场重要份额。特朗普团队意识到,全面对抗中国可能导致供应链断裂,尤其在电子产品和稀土领域。美国企业如苹果、英特尔高度依赖中国制造,加税将推高成本,引发通胀。5月的日内瓦谈判中,中国展现灵活性,承诺稳定关键资源供应,同时立场坚定,表示若美方加码,将采取对等反制。协议达成后,美国对华关税降至10%,中国对美商品关税同步下调,双方进入合作轨道。 其他国家则压力倍增。加拿大的木材出口因35%关税受阻,库存积压严重。欧盟汽车行业面对30%关税,生产成本激增。日本电子产品出口因25%关税利润缩水,东南亚国家的服装和零部件产业也因15%关税面临订单减少。特朗普的策略是将火力转向盟友,迫使其在贸易谈判中让步,同时与中国保持对话,避免两线作战。中国则优化出口结构,2025年对东盟出口占比提升至16.4%,显示出经济韧性。 特朗普的政策逻辑清晰。他通过高关税施压其他国家,同时与中国达成协议,确保供应链稳定。他的公开表态显示出务实一面,承认中国在贸易中的重要性。其他国家因高关税调整供应链,成本上升,市场波动加剧。中国未被额外针对,凸显其在全球贸易中的稳固地位。特朗普的策略虽未完全实现预期目标,却推动了全球贸易格局的重塑。 中美协议为贸易关系带来缓和。2025年6月,稀土和磁铁供应稳定,美国科技行业恢复生产。中国留学生签证逐步放开,促进了人文交流。特朗普继续对欧盟、墨西哥等国施压,关税维持高位,迫使其调整贸易政策。加拿大和墨西哥在90天豁免期内加紧谈判,但进展缓慢。欧盟和日本通过世贸组织申诉,质疑美国关税合法性,短期内难以改变现状。 中国则深化与东盟、“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港口项目加速推进,出口多元化有效应对市场波动。特朗普的政策虽重塑贸易格局,但未完全实现“美国再次伟大”的目标。他的政治生涯仍在争议中前行,未来成效取决于国内经济与国际博弈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