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集体“拒接电话”?背后藏着成年人最无奈的自我保护
最近在广东的朋友圈里,流传着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越来越多人手机响了,看到是固定电话、陌生号码,甚至标注着“营销”“中介”的来电,干脆直接划掉——不接,更不回信息。
有人说这是“地域默契”,其实倒不如说是被骚扰到极致的集体反击。
在广州做服装生意的阿玲算过一笔账:“一天最多能接到12个陌生电话,早上刚睁眼就是‘考虑买房吗’,中午吃饭时‘要不要办理贷款’,晚上加班回家,移动客服还来问‘要不要升级套餐’。”她说现在看到固定电话就条件反射皱眉,“不是不想礼貌,是真的被磨没了耐心。”
广东作为经济活跃的前沿,商家、中介、运营商的营销电话密度本就比其他地方高。尤其是珠三角一带,房产、金融、教育培训的推销电话像潮水一样涌来,有时刚挂一个,下一个就打进来。更让人头疼的是,有些电话打着“官方”旗号,比如“您的宽带即将到期”“积分可以兑换礼品”,接了才发现是套路营销,次数多了,谁还敢信?
比骚扰更让人警惕的是诈骗。前阵子佛山的陈伯就差点中招,一个自称“社保局”的固定电话打来,说他“社保异常需要冻结”,要他提供银行卡信息。幸亏女儿及时抢过电话挂断,“现在看到陌生号码,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骗子’,哪敢接?”
年轻人更直接:“有急事不会发微信吗?”在深圳上班的95后阿杰说,工作群、亲友群全在微信里,真有事找的人,早就加了好友发消息,“打电话的不是推销就是骚扰,接了纯纯浪费时间。”
还有个细节很戳人:广东人讲究“实际”,怕麻烦。与其接起来听对方讲五分钟废话再婉拒,不如直接不接——省下来的时间,够喝杯早茶、跟街坊聊两句天。有阿姨说:“以前还会礼貌说‘不需要’,现在发现没用,对方转头换个号码还打,索性‘一刀切’最省心。”
其实哪是不想接电话?只是被无孔不入的骚扰、防不胜防的套路逼得没办法了。就像有人说的:“不是冷漠,是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总得给自己留块不被打扰的清净地。”
你最近接到过多少“没必要接”的电话?会像广东朋友这样直接划掉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