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所有中国人,一个不留!1991年,索马里中国医疗队驻地闯进一群土匪,男大夫被殴打

所有中国人,一个不留!1991年,索马里中国医疗队驻地闯进一群土匪,男大夫被殴打,女大夫危在旦夕,事发突然,根本不等他们做出反应,这一刻他们出来自救,别无办法,危急关头,一名退伍军人站了出来......   (信源:央视新闻——现实版《战狼》!他千里穿越索马里的炮火 保护244名同胞返回祖国)   1991年1月的摩加迪沙,一座正在内战中瓦解的城市。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的冲突,把首都变成了枪声就是背景音乐的无主之地。混乱中,中国大使馆和所有工作人员的处境可想而知。   雪上加霜的是,几天前,中国援助医疗队的驻地刚被一伙武装匪徒洗劫。13名男医生被殴打关押,6名女医生躲进药库,与外界彻底失联。食物和水都没了,19条人命悬于一线。   就在一片死寂的沉默中,王粤站了出来。   王粤曾当过16年兵,军人的底色此刻被彻底激活。他主动请缨:“医疗队是我分管的项目,让我去。”同事们都劝他别冲动,外面枪林弹雨,他回答得简单直接:“我是退伍军人,有胆子。我熟情况,语言也通。就算失败了,牺牲我一个,不影响大局。”   话说到这份上,再没人能拦住他。   王粤独自驾驶一辆面包车,疾速冲出使馆,径直驶入混乱的市区。在躲避交火的同时,他脑海中不断盘算着营救方案。他意识到,城内尚有几支对中国人持友好态度的民兵武装。于是,他果断调转车头,直奔民兵指挥部而去。   民兵首领听完情况后也不禁摇头,外面战况激烈,他们自身都已自顾不暇。王粤注视着他,眼神中不见丝毫恳求,唯有平静与坚定:“我也曾是一名军人,深知此刻该有何作为。你们若畏惧生死,我则无所畏惧。你们若不去,我独自前往。”   这番话反而打动了对方。最终,王粤带着8名民兵和他们那点可怜的武器出发了。他们先到商参处接上5名同事,然后一路摸向医疗队驻地。   王粤没有硬闯。他先爬上附近的高点观察,发现盘踞的叛军有二三十人,虽然看着懒散,但人数占绝对优势。他心里有了计划,让几名民兵在远处佯攻,虚张声势。叛军果然被唬住,暂时撤出了医疗队驻地。整个过程,一枪未发。   十分钟后,两辆车载着20多名同胞,在零星的枪声中开始撤离。子弹不时击中车身,王粤凭借军人的本能,一手护住头部,另一只手紧紧握住方向盘,最终成功将所有人安全带回了经参处。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中国政府迅速调派“永门号”和“鞍山号”两艘货轮前往支援,准备展开大规模撤侨行动。   第二天,王粤不惧风险,毅然前往索马里国防部,为货轮申请靠岸许可。若没有这张至关重要的许可,后续所有行动都将无法展开。1月6日,“永门号”顺利靠港,首批上百名同胞成功撤离。   可麻烦远未结束。索马里南部的基斯马尤港,距离首都400公里,公路早已被战火摧毁。那里还有132名中国专家等着“鞍山号”救援,但首都的指令送不过去,船只也无法进港。必须有个人,把许可文件送到400公里外。   这一次,又是王粤。同事们把车上塞满了食物和水,甚至把所有现金都放进后备箱,叮嘱他万一遇到劫匪,拿钱保命。幸运的是,王粤一路颠簸,最终平安抵达。他迅速找到当地州长和驻军司令,办妥了“鞍山号”的入港手续。   然而,他刚回到临时落脚点费诺力农场准备休息,急促敲门声响起——摩加迪沙大使馆出事了。1月7日,使馆被武装分子炮轰,7名留守工作人员被困失联,万幸用小功率电台向400公里外农场发出求救信号。   这次,他带上范玉刚和张建疆,开两辆车,带着绳索、工具和汽油,逆着逃难人潮,冲进黑夜中的摩加迪沙。   凌晨两三点,黑暗中骤然响起枪声,他们被其他武装车辆误认为是敌人,密集的子弹如雨点般扫射而来。王粤的车身被击中,他迅速指示范玉刚趴下,摇下车窗,熄灭车灯,仅凭感觉和记忆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驾驶,稍有不慎便可能车毁人亡。   靠着狠劲,他们冲到民兵司令部,在赛义德少校帮助下,得到一支装备机枪和火箭筒的小分队护送。“重火力”救援队出现在大使馆门口时,7名被困同事相拥而泣。   1月10日,包括王粤在内的获救人员登上了“永门号”货轮。他最后一个上船,确保没有同胞被落下,圆满完成了这一使命。连同从基斯马尤港撤离的专家在内,244名中国公民全部安全撤离。   很多时候,我们口中的“强大后盾”,其实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由无数个像王粤这样,在关键时刻敢于把责任扛在自己肩上的普通人构成的。   他后来那句“职位、名誉、金钱,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活着”,或许才是一个英雄最朴素的答案。他已经得到了最大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