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中国是正义的,如果再来一次,我还会做同样的选择。”这是侵华战争头号战犯临死前的遗言,他的名字各位耳熟能详,东条英机。 东条英机1884年出生在东京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帝国陆军中将,让他从小就接触到军事氛围。家庭条件一般,母亲来自佛教僧侣背景。他1899年进入陆军幼年学校,每天训练队列和宣誓效忠天皇。1905年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排名第十,委任为步兵少尉。毕业后加入帝国陆军,参与日俄战争尾声的后勤工作。1918年随远征军去西伯利亚,在寒冷环境中指挥挖掘战壕。1919年派驻德国当武官,学习欧洲战术,记录情报。1922年回国任陆军大学教官,讲解战略。 1924年升中佐,1928年上校,1934年少将。1935年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在满洲监督情报和镇压活动,人称“剃刀”因为作风严苛。1937年3月升关东军参谋长,指挥在中国内蒙古和察哈尔的作战行动,这是他唯一直接参与的实战。1938年回东京任陆军省次官,推动扩张政策。1940年7月任陆军大臣,参与日德意三国同盟签订。1941年10月接任首相,兼多个职位,推动对美开战决策。12月珍珠港袭击发生,他协调太平洋和东南亚进攻。他的政府监督多项战俘虐待和强制劳役措施。这些经历让他从基层军官爬到权力顶峰,但也积累了无数罪行。 说起东条英机的战争责任,就得提他推动侵华和太平洋战争的那些事。作为关东军高层,他参与策划九一八事变后的扩张行动。在察哈尔作战中,部队快速占领村镇,造成大量平民伤亡。他上台后,加强军国主义政策,鼓励士兵在战场上不择手段。战争期间,日本军队在中国实施“三光政策”,烧杀抢掠无所不为,这些罪行直接与他作为领导者的决策有关。东条还推动偷袭珍珠港,引发太平洋战争,导致无数生命损失。他视察军部时,下令协调多线作战,完全无视国际法。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后来指控他多项罪名,包括发动侵略战争和反人道罪。这些事实铁证如山,让他无法完全否认。但他始终辩称行动是为日本自卫,这完全站不住脚。历史记录显示,他的政策导致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无数战俘和平民遭虐待,比如巴丹死亡行军和泰国修建铁路的强制劳工。东条的角色是战争机器的核心,推动日本走向灭亡。 1946年5月,东京审判开庭,东条英机作为头号被告出庭。法庭设在东京,检察官列举大量证据,包括文件、照片和证人证言。他起初否认部分指控,但证据堆积,让他逐步承认事实。 1948年11月12日,在被告席上,他面对法官追问,坚持声称对中国的军事行动符合日本利益。检察官提问时,他声音坚定,说出那句狂言:侵略中国是正义的,如果再来一次,还会重复决定。翻译重复后,法庭气氛紧张,其他被告沉默,他继续辩解。尽管证据显示无数平民丧生,他拒绝全面认罪。整个庭审,他表现怯懦,回避目光,但口头强硬。法庭影像显示,他比其他战犯更显软弱,却死不悔改。这段陈述成为焦点,突出他对战争的固执态度。审判确立了反和平罪的法律先例,后来影响其他国际法庭。 审判过程中,东条英机试图推卸责任,辩称战争目的是东亚安定和自保。但检察官揭露他参与南京大屠杀等罪行的决策。作为侵华最高指挥者,他对这些暴行一清二楚。1947年12月,他朗读长篇辩护词,否定战争侵略性质。法庭审理他时,辩护人清濑一郎开头陈述嚣张,但事实压倒一切。东条被控54条罪行,包括对朝鲜、台湾和中国占领区的残酷统治。东京审判不仅追究个人责任,还确认日本殖民罪行。这次审判有4000多人被判战争罪,920人处决。东条的顽固态度,让人看到军国主义者的本性。他在庭上处处推卸,气焰嚣张,却掩盖不了铁证。 1944年7月,东条英机辞去陆军参谋总长和首相职位,退居东京郊外。战争继续,日本连遭败仗。1945年8月,日本投降。9月11日,美军逮捕他时,他举枪自杀,子弹偏离心脏,被抢救。恢复后关押巢鸭监狱。1948年11月12日,法庭判他绞刑。等待执行期,他试图自杀,但守卫监视严密。12月23日凌晨,执行绞刑,他与其他六名战犯一同上绞刑架。遗体火化,骨灰撒入太平洋,防止民族主义者建神社。但部分骨灰被日本人偷走,供奉靖国神社,引发争议。他的后代大多低调,长子继承家业,三子在三菱汽车任职。孙女由香却公开否认侵略历史,企图翻案,打破他遗言“不语一切”。这遗言本意让后人沉默保护自己,但孙女行为暴露军国主义残余。 东条英机的处决标志着对日本军国主义清算,但影响延续至今。日本一些政客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历史,类似东条在法庭上的顽固。东京审判确立国际法原则,却因天皇免责留下缺憾。东条日记曝光,他自称“罪人中的罪人”,但行动相反。他的后代大多遵守遗言低调生活,二战后日本社会反思战争,但右翼势力仍活跃。骨灰事件显示美国防止军国主义复兴的努力,却未完全成功。东条的罪行提醒世人,警惕历史遗毒。今天,国际社会仍关注日本历史观,避免类似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