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67年,福建副省长贺敏学被抓,毛主席得知情况后非常惊讶,因为贺敏学不仅是贺子

1967年,福建副省长贺敏学被抓,毛主席得知情况后非常惊讶,因为贺敏学不仅是贺子珍的哥哥,还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重要功臣!

贺敏学是江西永新人,出身书香门第,家里虽不富裕,但爹妈都重视教育。他爹贺焕文做过候补县丞,为人耿直,乐于助人;他娘温吐秀知书达理,教儿女要心怀天下。贺敏学从小脑子灵光,读了不少书,年轻时就在永新街头演讲,揭露地主欺压百姓,乡亲们都佩服他这股子胆量。1927年,他加入共产党,带着满腔热血投身革命,组织永新农民武装暴动。暴动没成,他带着残部转战井冈山,开启了他传奇的革命生涯。

抗日战争中,他在华北带兵打仗,身先士卒,身上留了好几处伤疤。解放战争时,他领着第三野战军27军,渡江战役中冲锋在前,硬生生撕开了敌人的防线,为解放江南立了大功。新中国成立后,他干过华东军区防空司令,1957年又调到福建当副省长,带着6000多人的工程部队,修路架桥,硬是把福州的基础建设搞得风生水起。

井冈山这地方,山高林密,地势险要,1927年秋,毛主席带着秋收起义的队伍到了三湾。队伍刚经历长途跋涉,累得不行,士气也低落。井冈山上早有两股势力,袁文才和王佐,带着几百号人,占山为王,平时干些打家劫舍的勾当,名声不太好。红军要是贸然上山,保不齐会跟他们起冲突,搞不好全军覆没。就在这关键时候,贺敏学和妹妹贺子珍站了出来。

他们之前因为永新暴动失败,带着人上了井冈山,已经跟袁文才搭上了线,还跟王佐有了点交情。贺敏学1927年就入了党,早就开始在永新搞革命,失败后上了山,靠着灵活的脑子和真诚的态度,慢慢跟袁文才混熟了。他常跟袁文才聊共产主义,讲打倒国民党的事儿,袁文才听着听着就动了心,同意让贺敏学训练新兵,扩大队伍。王佐这边就没那么好搞定,他讲义气但不讲道理,对新思想不冷不热。贺敏学也不急,住到王佐的地盘上,慢慢磨,想把他拉到革命这边来。

1927年底,王佐不听劝,带着人下山找国民党地方武装的头子尹道一报仇,结果中了埋伏,损失了大半人马。尹道一趁机攻打王佐的老窝茨坪,差点把王佐的地盘端了。贺敏学带着妹妹和残部好不容易撤出来,保住了命。这一下王佐彻底蔫了,队伍元气大伤,贺敏学的势力反倒成了山上的主力。他趁机劝王佐整顿队伍,攒点实力,王佐这回没犟,点头同意了。

到毛主席带队上山时,井冈山基本被贺敏学稳住了。他又出面牵线,让毛主席和袁文才住一块儿,方便交流。毛主席靠着个人魅力,很快把袁文才的戒心给消了,袁文才心服口服,带着队伍加入红军。王佐虽然没完全买账,但也愿意配合。就这样,井冈山根据地算是站稳了脚,贺敏学的功劳谁也抹不掉。1967年,贺敏学在福州被抓,消息传到北京,毛主席听说后大吃一惊。

他知道贺敏学是贺子珍的哥哥,更是井冈山的老功臣,立马表示这事不对头。可地方上的事儿他不好直接插手,只能通过贺敏学的妻子李立英表达支持。李立英拿出毛主席早年写给贺敏学的信,信里清楚写着对贺敏学的肯定。她拿着信找到关押贺敏学的地方,负责人一看信,立马放人。贺敏学出了牢房,啥也没说,继续干他的工作。

贺敏学出来后,立马投身到福建的建设中去。他带着工程部队,风里来雨里去,修路、建桥,忙得脚不沾地。晚年他回了趟井冈山,站在黄洋界,摸着当年的石碑,感慨万千。他还特意去看望袁文才的遗孀谢梅香,送了点布和粮食,聊了聊当年的往事。1988年,贺敏学在上海去世,77岁。他这一辈子,从井冈山的枪林弹雨到新中国的建设前线,始终没停下脚步,硬是把革命精神坚持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