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解群众之忧的指导办,为参保人免除了6个月医保等待期,一次关怀特殊群体的协调办,帮助残疾人士顺利申请生活、护理补贴,一次以经营主体诉求为导向的上门办,助力企业合法合规拓展发展机遇……近年来,盘龙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切实从企业群众感受度、获得感出发,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引领,推动政务大厅硬基础、软实力“微改造”,有效牵引服务效能“大提升”。
四个专区,集成办理“一类事”。2025年6月,在年初打造社保服务专区、增值服务专区基础上,增设“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服务专区、惠企服务专区。将原四楼惠企服务专区调整至一楼,按照“专窗+专人+专区”模式,对一楼无差别综合服务片区进行专区化提升改造,新增窗口6个,形成集一窗通办、“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服务专区、惠企服务专区为一体的集成办理功能区。完成优化后的无差别综合服务片区可承接529项政务服务事项,162个省、市级“一件事”、8个盘龙区“一类事”的办理,同步提供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项目的业务受理以及多维度惠企支持服务。从专窗向专区的迭代,能够推进更多跨部门、跨领域关联事项集成办理,大幅提升办事效率,满足企业群众一站式、多样化办理需求。微改造工作完成以来,无差别综合服务片区月办件量为1426件,“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月办件量为75939件,环比增长约18%、3%。
三支队伍,专业服务“一次办”。近期,来自江西的翟先生在大厅帮办代办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办理省内医保社保关系转移接续“一件事”,顺利将医保关系由省外转至盘龙区,在补齐6月份参保费用后,免除了6个月医保等待期。翟先生表示,原本自己还在为等待期较长烦恼,现在经过指导走“一件事”办理渠道,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专业的指导和便捷的流程,确实让办事方便了不少。区政务服务局立足从培养专业优质的服务队伍上下功夫,组建前置服务队,将导办服务从“指路答疑”升级为“全链护航”,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为适配“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服务专区及惠企服务专区工作内容,抽调无差别综合服务片区12名工作人员采用“轮班学习+全科掌握”方式组建“高效办成一件事”帮办代办服务队,一方面负责做好“一件事”的指导帮办,着力提升办事效率;一方面有效扩充营商环境服务队力量,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3支队伍齐发力,确保“咨询预审—接件办理—疑难化解—进程跟踪”等关键环节无缝衔接,流程高效畅通。
两条路径,线上线下“一条链”。以区级政务服务大厅为圆心,进一步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半径。经过近一年半的不懈探索,基本形成线上依托云南政务服务网,线下以专窗、专区为载体的双线并行服务链,同时在街道、社区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提升“一件事”知晓率及办件发生率。作为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社区一直是服务残疾人的主阵地,今年3月,盘龙区青云街道云山社区开始指导群众通过云南政务服务网办理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在一次办件过程中,遇到了上传材料格式不符合要求的问题,通过社区工作人员联系区政务服务大厅“高效办成一件事”帮办代办服务专员,对接省级技术人员快速查找问题症结,及时为群众一次性完成残疾人证新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三个事项的线上受理工作。截至7月16日,全区共办理残疾人服务“一件事”190件,线上线下“一条链”,体现的是从办理端直达审批端的便捷高效,也是从窗口到心口的温暖用心。
一个系统,高效运转“一张网”。区政务服务局始终坚持把握一个系统思维,畅通“内外”两个循环,织密政务服务“一张网”。“内循环”方面,区政务服务大厅已构建15个“无差别综窗”、79个“分领域综窗”,4个服务专区、3支队伍合力协作的办事服务新格局。“外循环”方面,充分发挥区级承上启下作用,积极融入省、市、街道、社区五级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工作,确保上级政策能落实,基层工作好开展,为创建良好的政务服务生态系统和优质营商环境打下基础。近日,某科技公司通过区政务服务局推出的优化营商环境企业诉求“暖心码”反映了希望通过搭建平台拓宽商机、了解区内近期是否有软件采购意向的诉求,得知这一情况后盘龙区营商环境服务队立即通过上门服务方式“面对面”回应企业关切,并将相关惠企政策一并送至企业身边,全力当好服务企业的勤务员,通过连接服务的前端末梢,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精准对接。
“高效办成一件事”关键在“效”、核心在“办”、落脚在“成”,是“一个环节”到“全链提升”的理念升级与机制变革。在今后的工作中,区政务服务局将坚持把“办成”作为标尺,用“高效”赢得口碑,时刻让企业群众感受到“好办、易办”的服务温度,不断推动政务服务工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