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近期战术调整源于5月新任总参谋长别洛乌索夫上任,其推行的“系统性火力消耗”战略显效。重点转向打击乌后勤节点,6月已摧毁乌境内12处铁路枢纽(乌铁路公司数据),切断顿巴斯60%军用补给线,迫使乌军暴露机动路线。 红军村方向俄军集结约5.2万人(非宣称11万),采用“虚实结合”策略:通过信息战夸大兵力,诱使乌军从恰西夫亚尔等关键防线抽调8个旅增援(ISW战报),实则主攻顿涅茨克北翼,形成局部兵力优势。 多布罗皮利亚袭击中,俄军首次投入改装后的“天竺葵-2M”无人机,搭载100公斤高爆弹头。卫星图显示该编组站7条轨道全毁,18节军列车厢被焚,导致乌军第110机步旅反攻计划推迟两周。 铁路瘫痪已重创乌军调度能力。乌东部战区日均军列运输量骤降42%(基辅智库数据),北约援乌的M777榴弹炮弹药库存仅剩两周用量,迫使乌军改用风险更高的公路运输,遭俄炮火伏击损失率超25%。 俄方战略核心是“以空制陆”:用无人机低成本消耗乌战争潜力。但乌军正加速部署“ FrankenSAM”混合防空系统,5月击落俄无人机达287架(乌总参数据),后勤绞杀战仍存变数。 在我看来,俄军新战术虽取得战术红利,却难改战略僵局。乌军需强化分散补给与野战防空,而西方更需加快提供F-16与远程导弹。现代战争本质是体系对抗,单一后勤节点的得失不应遮蔽全局——唯有打破俄军制空权,才能真正扭转消耗战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