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特朗普终于“心想事成”拿下格陵兰岛?   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成为全球舆论的焦点。

特朗普终于“心想事成”拿下格陵兰岛?   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成为全球舆论的焦点。这一次不是因为他在国际舞台上挑起各地战火,也不是因为他在社交平台上的“狂言壮语”。   而是因为他对格陵兰岛的执念,竟然以一种悄无声息却极具震撼的方式,悄然落地。   在此之前这位极具争议的政治人物公开表示“必须拿下格陵兰”,当时世人多将其视作一句夸张的政治口号。   而如今,随着丹麦议会通过《丹美防务合作协议》,美国几乎实现了对格陵兰岛的实际控制权,这场持续多年的博弈终于画上了阶段性的句号。   这场地缘政治的暗流早已潜藏多年。格陵兰岛作为全球最大岛屿之一,虽然地处北极圈边缘,气候严酷,人口稀少,但其在军事战略与资源开发方面的重要性无可替代。   作为丹麦的海外自治领地,格陵兰虽早在1951年就已允许美军驻军,但那时的美军仅限于维持一个军事基地的存在,远未达到如今这般“全面部署,独立运行”的地步。   此次协议的签署,无疑是美国在北极布局中迈出的关键一步。   特朗普曾在接受美国主流媒体采访时直言,美国必须“100%拿下格陵兰”,并称为此目标“不排除任何手段”。   彼时这一表态在国际社会引发巨大反响。   然而近期丹麦议会便以94票赞成、11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丹美防务合作协议》,正式赋予美军在格陵兰岛“自由部署、自由进出、独立运行”的权利。   这一投票结果迅速成为国际新闻的焦点,也让外界意识到,这场看似天方夜谭的“吞岛”计划,早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令人玩味的是,丹麦政府对外宣称此举是为了应对来自俄罗斯的“北极军事威胁”,试图以此平息国内外的质疑声浪。   但实际情况却远比官方说法复杂得多。在过去几年中,美国对丹麦施加了层层压力,从军事合作到经贸制裁,从外交施压到舆论操控,无所不用其极。   而丹麦显然已经难以承受这种高压态势,最终选择在美军驻军问题上“开绿灯”。   根据外媒披露,美军不仅在格陵兰岛拥有治外法权,连在丹麦本土的驻军也享有类似豁免权。一旦美军在丹麦犯罪,丹麦警方无权直接处理,只能将其送回美军基地。   这种安排在国际合作中极为罕见,甚至引发了部分丹麦国内人士的强烈不满。但在美国强势的态度面前,丹麦政府显得尤为被动,这种“低头妥协”已然成为现实政治的无奈象征。   事实上,美军早在皮图菲克基地部署了包括导弹预警系统、雷达与空中监视设备在内的大批战略设施。   虽然目前驻军仅有约200人,但一旦形势变化,美国完全可以通过快速部署机制向基地增兵。   C-17运输机与海军舰只随时可以从美国本土或冰岛调动兵力,构建起对格陵兰岛的海空立体封锁圈。这种高效的军事准备能力,是丹麦根本无法匹敌的。   从军事角度来看,格陵兰岛几乎是“不设防”的状态。   岛上人口仅有5.8万,常驻军队极少,主要依赖丹麦本土的有限支援。美国若真意图以强力手段掌控全岛,几乎不需经历真正意义上的战斗。   正因如此,特朗普提出的“军事吞并”虽然听上去强硬,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可能不战而胜。 不过特朗普并未一味强调武力,他深知现代政治的核心是成本与收益的权衡。   白宫预算办公室已着手评估格陵兰岛作为美国一部分的财政负担与潜在收益,包括为岛上居民提供公共服务所需的开支,以及开发资源所能带来的经济回报。   据悉,丹麦每年为格陵兰投入近6亿美元的财政补贴,而美国则准备“出价更高”,以此换取格陵兰的“归顺”。 特朗普的算盘并不复杂。他希望以高额援助换取岛民的支持,通过经济利诱实现政治目标。   在他看来,只要格陵兰人能从美国获得每月高达一万美元的生活保障,便可能动摇他们对丹麦的依赖与忠诚。 尽管如此,格陵兰岛上的主流民意仍倾向保持独立,不愿接受美国的控制。 他们担心,一旦成为美国的一部分,不仅自然环境将遭到破坏,连自身的文化与身份认同也将被侵蚀殆尽。   美国的计划虽然步步推进,但并非没有代价。   若真对格陵兰实施军事控制,将公然违反联合国宪章与北约条约,可能引发盟友强烈反弹,甚至导致北约内部裂痕加深。   更严重的,是美国在国际社会中建立多年的信任与信誉,可能因此而一夜崩塌。治理成本远远高于军事行动本身,这正是特朗普团队不得不深思熟虑的核心问题。 特朗普最终是否真正“拿下”格陵兰岛,或许还有待历史进一步验证。  信息来源:通过对美防务协议,丹麦议会挨批 2025-06-13 11:22·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