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与刘邦相比,刘备弱在哪些地方?刘备是个英雄,不输曹操多少,但刘邦有五点比他俩强得

与刘邦相比,刘备弱在哪些地方?刘备是个英雄,不输曹操多少,但刘邦有五点比他俩强得多:决策对头、用人得当、豁达大度、从谏如流、天命所归。 刘邦用人的本事,堪称一绝。他知道萧何能镇守后方,就把老家和粮草命脉都托付给这位老友,萧何也没辜负这份信任,打理得井井有条。 他知道韩信是难得的帅才,二话不说直接拜为大将,把指挥权拱手相让。陈平这人名声不太好听,贪财好色,但刘邦只用他脑瓜子灵,能出诡计奇谋。 这些人论出身、论性格、论行事,五花八门,刘邦不在乎,只看你有没有真本事,而且只要你有,他就敢用到底,给你巨大的空间去施展拳脚。 曹操和刘备当然也重视人才。曹操靠着“唯才是举”聚集了大量智囊猛将,手下能人无数。刘备更是以仁义感召了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一代英杰。然而,他们在授权力度上,尤其是对顶尖主将的信任上,不如刘邦那般彻底干脆。 曹操他不太相信别人,重要战役往往是曹操自己亲自指挥,即使派将如夏侯渊、曹仁、张辽等名将出征,也是“督”字在头,或者将重大决策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甚至千里之外加以干涉。他最信任的亲族如曹仁、夏侯惇,也多是守成稳重之才,而非韩信那样的兵仙级别。 刘备这边,诸葛亮的才干毋庸置疑,但他核心的倚仗主要是关羽、张飞这两位结义兄弟。关羽威震华夏,被赋予荆州指挥权,可以说是刘备阵营中接近韩信角色的将领。 然而,荆州战略位置关键,又是四战之地,关羽虽勇武,其性格缺陷(刚愎自用,轻慢士族和盟友)以及处理复杂关系的综合能力,与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韩信相比,还是欠了些火候。 夷陵惨败,也反映了刘备在缺乏亲自指挥大兵团作战能力的不足。 刘邦的“豁达”是真正接地气的实用主义。面子?那是啥? 能吃吗?张良、陈平在会议上说他的决策不对,他立刻就能说“哦对对对,我错了,还是你们说得对!”完全不在乎自己作为主君的脸面。 只要觉得建议有道理,哪怕是拍马屁的奉承话,只要有用,他也能听得进去。这种灵活务实的心态,是生存和成功的巨大优势。 曹操当然也听谏言,比如听了“奉天子以令不臣”,采纳了郭嘉的“十胜十败”论以及诸多战术谋略。但他性格强势,猜忌心重(杀孔融、疑华佗),有时会因骄傲而犯错,比如赤壁之战前未能充分重视贾诩等人的劝谏和天气因素(铁索连环虽有必然因素,也反映了一定轻敌)。 曹操的从谏,往往带着强烈的个人判断色彩,一旦自己拿定主意,或者对方触及其敏感神经(如荀彧反对称帝),就听不进去了。 刘备以仁德著称,似乎更应善于纳谏。关羽丢失荆州败亡后,赵云、诸葛亮等重臣皆劝他冷静,不要兴倾国之兵伐吴。然而刘备此刻的“仁”和“义”压倒了理智,他不顾后果,一意孤行地发动了夷陵之战。 这次未能从谏的代价是惨痛的,几乎动摇了蜀汉根基。这反映出刘备虽重情义,但在需要克制情感的决断时刻,其“豁达”和“从谏”的功力不如刘邦,被兄弟情义蒙蔽了理性判断。 这如果换做是刘邦,他会去打夷陵之战,不可能! 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有点玄的一点,那就是天命。 所谓“天命所归”,在刘邦身上更多体现在一种超乎寻常的坚韧和在绝境中翻盘的气运。纵观其一生,起兵以来,遭遇无数次重大挫折: 彭城大败:率五十六万诸侯联军被项羽三万精骑冲垮,狼狈逃亡,连儿子女儿都多次被推下车减轻重量。但刘邦没有崩溃,迅速整合收拢残兵,依托关中再次崛起。 荥阳成皋争夺战:多次被项羽围困,甚至面临断粮绝境。他采用张良、陈平之计,策反、离间对手(如让英布、彭越等对项羽进行战略骚扰),分散项羽压力。哪怕屡战屡败,却总能坚韧地缠住项羽主力,同时在侧翼战场依靠韩信等人取得决定性胜利(平魏、灭赵、降燕、破齐)。 项羽撕毁和约发起致命进攻,眼看刘邦就要命丧。关键时刻,依靠张良调度英布、彭越等出兵侧击,韩信按兵观望施加压力,形成战略包围(垓下合围)。刘邦从没放弃过希望,总能找到翻盘的机会,这种韧性、适应性和“打不死”的特质,仿佛是老天特别眷顾的“主角光环”。 曹操也经历过很多大败,比如荥阳之败、濮阳之战差点被吕布俘虏、宛城之痛失去典韦和曹昂、赤壁大火元气大伤、征马超时被逼割须弃袍。但他实力雄厚,根基扎实,人才储备充足,每次大败后凭借强大的基本盘和能力都能较快恢复元气。 刘备的一生更为坎坷:寄人篱下无数次(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四处奔波如丧家之犬。他在赤壁之前几乎没有一块真正的根据地。赤壁之战是他关键的翻盘点,借此拿下荆襄大部分地区。 然而夺取益州后,形势大好之际,关羽失荆州、夷陵惨败两记重拳,彻底打断了蜀汉上升的脊梁,使其永远失去了争霸中原的主动权。他的“天命”似乎总差了那么一口气。他坚韧,但命运的打击更为致命,且未能具备刘邦那种每次被打翻在地后都能快速爬起、甚至利用失败空隙重新织就更大网络的诡异恢复力和全局协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