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635年,李渊奄奄一息,把5岁小儿子李元婴托付给李世民,让他好好照顾弟弟。李元婴

635年,李渊奄奄一息,把5岁小儿子李元婴托付给李世民,让他好好照顾弟弟。李元婴很聪明,他只想当一个快乐的王爷,故而得以善终。 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处死李建成、李元吉及其一家男子十人。李渊很无奈,他已经被尉迟恭控制了,只好承认事实。 李渊眼看着儿子、孙子倒在李世民刀下,他内心十分痛苦,但已经自身难保。为此,李渊只好把皇位让给李世民,自己当太上皇。 太上皇的日子,李渊很无聊,只好与众多宫女寻欢作乐,又生下一堆儿女。其中,李元婴是最小的儿子,排行第22,是李渊少有得以善终的儿子。 老来得子,李渊非常开心,六十多岁的年纪依然生龙活虎,但岁月不饶人。后宫的生活太累,李渊在635年病逝,李元婴才5岁,虚岁6岁。 李渊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他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气数已尽。但是,李元婴太小,还不会独立生活,李渊放心不下。 李世民来探望病情,李渊握着他的手,希望李世民能善待弟弟,让李元婴母子有口饭吃,不要让他们受到欺负和委屈。 玄武门之变以来,李渊很少与李世民交流,父子感情出现裂痕。如今,李渊主动开口,要求善待弟弟,李世民也不敢拒绝,只好答应。 看着5岁的李元婴,李世民也很喜欢这位比自己儿子小得多的弟弟。李世民的孙子都已经会走路了,可他依然要照顾弟弟。 养尊处优,兄长撑腰,李元婴在宫廷里犯了很多错误,就是没人敢说他。对此,李世民也觉得很头疼,便决定册封他为诸侯王,打发去封地,眼不见心不烦。 639年,看着“小霸王”李元婴,李世民有一种说不出的苦恼。这一年,李世民册封9岁的李元婴为滕王,封地位于山东滕州。 9岁就去封地,李元婴能干啥呢?李元婴的工作非常繁忙,因为他有两个特殊爱好,俢筑房子以及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把建筑与艺术融合为一体。 山东滕州,李元婴俢筑了滕王阁,耗费大量民力、物力、财力。李元婴大兴土木,都是役使封地民夫,很多属于免费干活,苦不堪言。 李元婴纵横一方,欺压百姓,消息不断从滕州传到长安。李世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知道李元婴的个性,也懒得去管,况且李世民自己家庭事务一地鸡毛,他没精力。 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之间竞争,大臣纷纷选边站。此种情景,与当年李世民、李建成之间关系非常类似,玄武门之变很可能重新上演。 李承乾、李泰之间的矛盾,已经让李世民焦头烂额,他没有精力去管李元婴,也不想去管,反正李元婴也折腾不起来。 李世民不闻不问,地方官员也不敢管,只好祈祷李元婴这位“小霸王”能大发慈悲,少一点折腾就好了,让大家过上正常日子。 649年,李世民驾崩,晋王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侄子当了皇帝,李元婴依然我行我素,连李世民都不管他,侄子李治又能奈何。 也许是李元婴名声太差,而李治也想树立新皇帝的威望,便决定收拾李元婴。封地滕州,李元婴终究要离开。 652年,李治让李元婴担任苏州刺史。李元婴二话不说,直接打好包袱,去江南水乡享受,并选择新的地址俢筑滕王阁。 李元婴到苏州没多久,李治又改变主意,让他担任洪州督都,去南昌任职。李元婴没有抱怨,他知道是侄子故意整他。 来到南昌,李元婴第一件事就是俢筑滕王阁,又大量役使民夫。这一次,李元婴俢筑的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天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南昌生活了十年,李元婴把滕州的“习惯”带到了南昌,还创作了无数作品。李元婴把中原的书法、胡人绘画艺术融入到江南风俗中,形成独特的滕派蝶画。 建筑、艺术、绘画上的突出成就,掩盖不了李元婴作恶一方的事实。地方官很苦恼,民众也是怨气沸腾,他们不断向李治诉苦。 662年,李治为了安抚洪州民众情绪,把李元婴调任阆中刺史。李治看看,让李元婴去西南体验生活,他才知道珍惜好日子,不要继续折腾。 西南气候湿热,瘴气很重,历来都是流放犯人的地方。李治此举,李元婴很清楚,却依然没有抱怨,也不恳求留在南昌,而是直接赴任。 到了阆中,李元婴觉得这里的建筑太差,没有适合自己居住的房子,再次大兴土木。如此,阆中也有一座滕王阁,是嘉陵江畔一道美丽风景线。 滕州、苏州、南昌、阆中,李元婴每到一处都要盖房子,风评并不好,深知很差。但是,朝廷也懒得管他,毕竟李元婴又没关心军政,没啥野心。 684年,李元婴病逝,享年54岁,此时是武则天掌权。李元婴历经李世民、李治、武则天三个时代,却得以善终,大智若愚。 唐朝建立以来,宫廷权力斗争不断,即便是庶出都不能避免被卷入,吴王李恪就是如此。李渊、李世民、李治儿子众多,得以善终的并不多,李元婴是其一。 武则天掌权,李渊、李世民、李治存活下来的儿子差不多被一锅端。李元婴看得很清楚,当一位不得民心的快乐王爷,比什么都强,活着才是硬道理。 李元婴一生,养育有18个儿子,3个女儿,还得以善终,典型的人生赢家。再则,滕王阁、滕派蝶画都是李元婴留下来的,李元婴让后人记住了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