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退伍军人王占奎,救下一位快冻死的老人。临别时,老人掏出一个小泥丸塞给他,“这个你拿着,它能保佑你平安”。谁知38年后,这颗泥丸竟价值2亿。 王占奎是1940年代生人,赤峰本地人,家里穷,住的是土坯房,小时候就帮着干农活,挑水劈柴,练得一身力气。年轻时他当了兵,在部队里风吹日晒,学会了开车和急救,干活麻利,做人踏实。退伍后,1970年代初,他回了科尔沁旗,进了邮电局当货车司机。每天开着老解放车,跑在草原的土路上,送邮件、运物资,车厢里堆满包裹,冬天冷得手都冻僵,他也从不抱怨。邮电局的活儿不算轻松,内蒙古冬天的路不好走,雪大路滑,他得小心检查车况,拧螺丝、看轮胎,忙起来一天都停不下来。同事们都说他是热心肠,路上谁家车坏了,他准会停下来帮忙,推车、修胎,累得满头汗也不吱声。家里日子紧巴巴,他和妻子住在一间小砖房,靠煤炉取暖,妻子帮人缝衣服补贴家用,俩人过得简单却和睦。冬天他常把多余的煤送给村里孤寡老人,帮着把炉子点好,动作麻利,没一句多余的话。 1971年冬天的科尔沁草原,冷得像冰窟。有一天傍晚,王占奎采购完煤块,开车回工作站。路上他看到一团黄色的影子,像是冻死的动物,凑近一看,是个老僧,穿着单薄的僧袍,已经冻得没知觉,手里还攥着个小布包。他赶紧停车,把老僧抱上车,用毯子裹好,加速赶回工作站。回到屋里,他没让老僧直接烤火,而是找来热水,用毛巾一点点擦老僧的手脚,折腾了好几个小时,老僧才缓过来。第二天,老僧醒了,说自己是附近寺庙的僧人,寺庙失火后流浪到这,差点死在雪地里。他从布包里掏出一颗拇指大的泥丸,表面粗糙,像是随便捏的,递给王占奎,说是谢礼,能保平安。王占奎推辞了几句,见老僧坚持,就收下,塞进兜里。送走老僧后,他把泥丸放进家里一个旧木盒,扔在炕头,没再多想。他哪知道,这颗不起眼的小玩意儿,多年后会掀起那么大的波澜。 日子照旧过,王占奎继续开他的邮车,风里来雪里去,生活没啥大变化。直到1995年,他退休回了赤峰,整理东西时翻出那个木盒,看到泥丸,觉得没啥用,随手丢进鱼缸,想给鱼缸添点颜色。那天夜里,他起夜时发现鱼缸里冒出绿光,泥丸在水底亮得跟灯似的,鱼儿绕着光游来游去。他愣住了,捞出来擦干,翻来覆去地看,觉得这东西不简单。他查了些资料,听说过夜明珠的传说,但也不敢确定。跟妻子商量后,他决定去天津找专家鉴定。到了天津,他找到珠宝鉴定专家李世伟。李世伟拿放大镜看了半天,又用仪器测,说这可能是金刚石做的夜明珠,值三千万到五千万。王占奎听完有点懵,哪见过透明的石头会发光。没多久,有人质疑鉴定结果,他又带着泥丸去了北京,找地质大学的吴国忠教授。吴教授用更精密的仪器反复测,确认这是颗陨石钻石夜明珠,年代能追溯到百万年前,全球只有两颗,另一颗在美国。 2007年,九位专家联合鉴定,给这颗泥丸估了天价:两亿人民币。消息传开,收藏家、商人蜂拥而至,有人提着现金箱子找上门,开价比两亿还高。王占奎坐在自家炕上,摆摆手全拒绝了。他摸着泥丸,想起那个风雪夜,觉得这东西是善缘带来的,不该卖。他跑了一辈子邮车,见过不少人情冷暖,明白这颗珠子不只是钱的事儿。2008年,他去了北京,把泥丸捐给中国佛教协会,指定给一间寺庙供奉。仪式简单,香火袅袅,他双手合十,站了一会儿就走了。回到赤峰,他还是那个种地喂鸡的老头,偶尔跟老友聊起这事,笑笑说,救人是他该做的,珠子归佛门也是该有的缘分。
猜你喜欢
不得不看!一个在养老院住了2年的老人,说出这11个缺点11、养老院里勾心斗角
2025-07-19
梨花带雨清明节吖
今生今世,我就羡慕我大姨!拿我77岁老妈的话说:“你大姨有福,在你姨父眼里,你大
2025-07-18
淡然若水心自明
柴桑大姐直播再次谈起52,因为这个52现在是主题,拖是没用的。大姐说:虽然大家
2025-07-19
静雅橘园染金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