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要不要首访中国,李在明考虑了整整十天,最后的决定并不让人意外 对刚就职总统1个月

要不要首访中国,李在明考虑了整整十天,最后的决定并不让人意外 对刚就职总统1个月的李在明来说,7月分外难熬,尹锡悦被安排了“二进宫”,特朗普的25%关税也有待商榷,可外界还是紧盯着他的动向,看他如何回应中方“9·3抗日阅兵”的邀请。 这个消息虽说不是韩国政府官方表态,但还是能够从中一窥目前韩国政坛的顾虑和矛盾:是继续维持美、日、韩盟国元首会谈,还是大胆突破先例、首访中国? 按照以往韩国总统宣誓就职后的默认规则,李在明首先需要处理的便是美、日、韩三国的盟友关系,这是身处美国势力笼罩范围的必然。 最初,中方先手邀请李在明9月参加“9·3抗日阅兵”,但隔天李在明便借着媒体采访传话——他会尽快改善中韩双边关系。 其话里的“尽快”两个字,而不是“立即”、“马上”,联想李在明一直坚持的“实用外交主义”,改善中韩关系是他必须要做的事情,但这并不是他的当务之急。 那么,在缓和、改善中韩关系之前,李在明更倾向于先稳住韩国旧有的外交基本盘——美日韩同盟,这是韩国在国际世界活动的基石。 换言之,这种政治因素上的“不可抗力”是李在明无法避免的,也是他必须欣然接受的,“亲中”外交是大趋势,但前提必须要有稳定的美韩关系,搞平衡外交才是正确道路。 更何况,现在李在明还没有把尹锡悦彻底“政治清算”,时刻都需要小心敌对党派的反扑,对外就更需要稳定,先行确定好美韩关系的发展前景,届时再考虑如何与中方相处。 倘若李在明不顾外界非议,直接表态应邀出席,这种“取中舍美”的勇气是否值得,没有谁能够准确地去评判他的对错。 联系韩方流传出的“两条理由”,一是李在明的既定外交行程,先访美、再访日、然后再访美,7、8、9月份的日程排的满满当当,可能没法腾出时间去中国参加“9·3抗日阅兵”。 因为特朗普威胁般的“25%关税大棒”,李在明的访美之行便顺带了很多政经任务,加深同盟关系是重点,具体关税额度的商榷也需要他的加倍努力,毕竟说服一个快80岁“政治老流氓”的难度相当大。 第二条理由则更加奇葩,2017年文在寅是主动访华的,按照隐形规矩,2025年李在明上任,该着中方元首主动访韩,两国之间在外交访问上,也要做到实际意义上的“外交对等”。 而今再看李在明,他和文在寅的政治处境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共通点的,他的前任尹锡悦因为过度“亲美损中”,在此基础上还屡次置喙台海问题,本就薄弱的中韩关系更是一度降到冰点。 所以,“9·3抗日阅兵”中方向李在明发出的邀请函,其实也是给李在明的一个机会,是选择亲中还是亲美,这是一个必然的选择题。 数年前的朴槿惠也曾如此迷茫,可她很快下了决定,先行公布访美行程,紧接确定访华之旅,做到了所谓的“一碗水端平”。 可李在明却很难办,中方抛过来的橄榄枝他不敢伸手去接,美方那里特朗普的真实意图他也琢磨不清楚,亲美还是亲中,这让他相当苦恼和踌躇。 其实,从“实用外交”的角度出发,既然中方邀请,美方态度模糊,那便顺势表态应邀出席,首先把中方的好意收下,然后把所有精力放在7、8月份即将成行的访美之旅上,做好与特朗普外交争锋的准备,如此才不愧于韩国民众60+%的最新民调支持率。 但李在明很明显退缩了,口口声声说着改善对华关系,但骨子里还想走往届韩国总统的老路,继续把自己框在美日韩同盟框架中进行外交秀。 所谓纠结于中、韩元首互访的先后顺序,只不过是韩国高层给自己寻找的“托词”,不仅中方不会相信,而且还可能对李在明的对华态度产生怀疑,是否他的“亲中”倾向,只是为了骗取韩国民众选票的惊天骗局。 事实上,中方邀请李在明出席“9·3抗日阅兵”的活动,不仅是想为新阶段的中韩关系开个好头,更重要的是阅兵主题,韩国也是日本侵略战争的受害者。 至于说李在明具体来或不来,真的对中方影响不大,毕竟熟悉韩国历史的都清楚一个事儿,韩国在很多事情上都需要看美国的脸色行事。 但他一旦明确对外表态不来,国际社会自然也会清楚李在明此人的政治形象底色,哪怕他在中韩关系上说的天花乱坠,但都只会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机会付诸笔端的“空头支票”罢了。 再往后看,APEC峰会在2025年度的承办地是韩国庆州,中方高层必然会出席峰会,这是个改善中韩外交关系的好机会。 但这也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李在明提前建立中、韩双方的互信基础,他所带领的韩国,到底是新型“实用外交”的韩国,还是新瓶装旧酒一般样式的美国盟友? 届时,不仅是国际社会会怀疑李在明的政治主张,相信绝大多数韩国民众也会擦亮自己的眼睛,用最真实的民调率暴跌通知李在明:你选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