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85年,时任第67集团军参谋长的粟戎生率部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在老山前线,他

1985年,时任第67集团军参谋长的粟戎生率部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在老山前线,他竟将训练用的航模飞机装上照相机监测老山前线,这也是我军首次将无人机照相侦察用于实战。

主要信源:(北京一零一中——粟戎生:一零一优质钢,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中新网——粟戎生:父亲粟裕的未了心愿 教我研究未来战争)

1985年,在老山前线战场,一张照片传遍了全军。

照片里,粟戎生没穿上衣,戴着钢盔,弓着身子看望远镜。

他那眼神专注得很,双手稳稳端着仪器,好像整个战场都捏在手里头。

许多人记不住这名字,可提起他爹粟裕大将,哪个军人不晓得?

粟裕打过鬼子、打过蒋军,是共和国有名的将帅。

人说龙生龙凤生凤,粟戎生没辜负爹的期望,早早扛起枪杆子,走上了军人路子。

他1942年出生在战火纷飞年月,粟裕起名叫“戎生”,听着就带着枪炮味儿,注定要在军营里闯出名堂。

从小时候起,粟戎生就被爹管得严严实实。

他爹粟裕当了大官,却不许儿子享受丁点优待。

四岁那年,粟裕带他去学游泳。

粟戎生小娃娃怕水,浑身哆嗦,老粟二话不说塞个竹筒给他抱着,一把就推下水。

娃儿在水里扑腾哇哇大哭,当娘的心疼得掉泪,站边上不敢动。

折腾半天,粟戎生真学会了狗刨,打那回他就明白,啥事儿都得咬牙硬扛。

后来进小学念书,那学校管得比军营还紧,吃住全按军规来。

别的高干子弟铺盖新衣服穿不完,粟戎生却天天一身旧衣裳,书包破了拿布条缝,晚上睡硬板床盖薄被。

可粟戎生没一句怨言,爹告诉他,军人的根就是骨头硬、不弯腰。

1961年,粟戎生考上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专学造导弹。

那年头导弹可是新鲜玩意儿,毕业了本来能进北京上海研究单位,穿白大褂坐亮堂屋子搞科学。

可爹非使个“特招”,把儿子安排到云南边境前线去。

云南靠近越南,美国佬闹得凶,整天打打杀杀。

粟裕命令他从大头兵干起,一步一个脚印练本事。

粟戎生真去了,一待四五年没挪窝。

起头当普通战士,天天扛枪巡逻站岗,后头升了排长指挥队伍。

在丛林里摸爬滚打,他和兵们同吃糙米饭、同睡山洞子,肩膀挨过蚂蟥叮、脚板跑出老茧子。

日子苦得很,却也让他懂得打仗咋回事。

战场不是沙盘推演,得真刀真枪豁出命。

到了1985年,老山前线火药桶子炸了锅。

越南兵仗着林子密、山头陡,时不时摸过来偷袭我军阵地。

那年三月,前线急报传来,粟戎生临危受命当上67集团军参谋长,二话不说奔了老山。

他到地方一瞧,情况糟糕透顶。

这地方山挤着山树缠着树,派侦察兵出去比登天难。

没走几步就得挨冷枪,折了好几个精兵强将。

粟戎生急得嘴边起泡,天天蹲指挥所看地图。

一次闲溜达见兵们玩航模飞机,巴掌大小木头片嗡嗡飞。

他脑子一激灵:要是相机绑上它飞过去,敌人动静不就拍回来吗?

说干就干,带上几个技术兵捣鼓起来。

训练用的航模硬是塞进个海鸥相机,加个定时开关能自动咔嚓照相。

试飞七八回,头几趟摔稀巴烂,后头终于稳当点了。

有一回航模摇摇晃晃钻进敌军阵地,绕一圈又飞回自家山头。

胶卷洗出来一看真开眼:越南佬的炮阵地码哪儿、指挥部立在山坳里、重机枪埋伏树林边,清得跟画儿似的。

这土法子真顶用,后头部队制定计划就照它来。

最难啃的骨头是211高地。

越南兵把山头卡得死死,光碉堡就修了七八个。

粟戎生不坐后方指手画脚,猫耳洞里一待整宿,脖子伸着望远镜盯敌人动向。

猫耳洞挨着战场前线,炮弹噗噗炸泥巴雨似的落边儿上,他动都不动。

两天两宿瞅下来,看出门道。

敌人光顾正前方使劲儿,左右两肋没多备兵力。

八月初,部署战斗开打。

粟戎生下命令分两路:一边主力部队在正面擂鼓呐喊往上冲,炮火轰得满天红云,越南兵全拉长脖子防这头。

另一边派二十多个尖刀兵偷偷摸到左边暗沟,趁着夜色猫腰溜过去。

正面队伍冲得猛,眼看冲到半山腰跟敌人噼啪打起来;左边小分队悄没声挨近个碉堡,里头机枪突突响正欢实。

领头的兵摸出手榴弹嗖扔过去,“轰隆”一声掀翻天。

趁乱一拥而上,机关枪哑了火,敌人慌了神。

粟戎生电台听着,瞅准火候喊冲锋号,战士们嗷嗷叫着全线上山。

前后三个钟头,红旗插上211高地。

老山战局就凭这拐点扭过来,越南兵往后退百十里不敢再蹦跶。

往后几十年,粟戎生当兵当得更响堂。

到退休年纪,他搬出军营住,心却挂记部队事。

听说哪新兵训练、哪演习出岔子,他还托人递话提醒:老兵血里泡出来的理儿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