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珍贵的一次例假,竟延续汉王朝两百年。 一日汉景帝刘启喝醉了酒,兴致勃勃地想去临幸嫔妃程姬。 可程姬恰逢月事,在古人看来,女子月事乃污秽之物,触之不祥,程姬自然不敢侍寝 程姬攥着锦被的手都在抖,殿外太监的传召声越来越近。 她知道,这会儿要是说实话,轻则失宠,重则可能被冠上“触秽龙体”的罪名,连家族都要受牵连。 宫里的规矩比针尖还细,月事期间侍寝是大忌,可景帝醉意正浓,哪会听人分说? 眼瞅着太监要进来掀帘子,程姬突然瞥见站在角落的侍女唐儿。 这姑娘是她从娘家带来的,眉眼有几分像自己,平日里手脚麻利又不多话。 “唐儿,过来!”程姬压低声音,飞快地解下自己的钗环首饰往唐儿头上戴,“换上我的衣服,待会儿陛下问起,你就说是我身子乏,没力气说话。” 唐儿吓得膝盖都软了,可看着主子眼里的急火,只能咬着牙点头。 谁也没料到,就这匆忙的一夜,竟种下了改变历史的种子。 一个多月后,唐儿的肚子悄悄鼓了起来。 程姬又惊又喜,惊的是这事若败露,欺君之罪可不是闹着玩的;喜的是自己膝下无子,若能借唐儿的肚子留个后,也算有了依靠。 她一边偷偷给唐儿送补品,一边找借口把她藏在偏殿,直到显怀藏不住了,才哭着向景帝坦白。 景帝起初气得拍了案几,可转念一想,唐儿怀的毕竟是龙种,况且自己那晚确实喝断了片,也分不清究竟是哪个。 骂了程姬几句“胡闹”,这事也就不了了之。十月怀胎后,唐儿生下个男孩,景帝给取名“刘发”,意思是“意外生发”的孩子。 可刘发的日子并不好过。 母亲是卑微侍女,自己又是“意外”出生,在皇子堆里像个透明人。 景帝分封诸侯时,把他扔到了偏远的长沙国,那地方当时湿热多瘴气,谁都知道是变相的流放。 刘发心里憋着股劲,却从不多言,只是把封地打理得井井有条。 转机出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景帝让各皇子跳舞助兴,刘发跳得缩手缩脚,像被捆住了似的。 皇子们都笑话他笨拙,景帝也皱着眉问他为啥。 刘发赶紧跪下磕头:“儿臣的封地太小,伸不开手脚啊!”这话既没抱怨,又点明了委屈,景帝听着有趣,又念及他从没惹过麻烦,真就把武陵、零陵、桂阳三郡划给了长沙国。 就这么一代代传下去,刘发的后代在长沙国扎了根。 到了西汉末年,天下大乱,王莽篡汉,百姓苦不堪言。 这时刘发的五世孙刘秀站了出来。 这小伙子早年在南阳种地,后来跟着哥哥起兵,凭着一股子韧劲和智慧,在昆阳之战里以少胜多,硬生生把破碎的江山重新拼了起来。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他励精图治,轻徭薄赋,让战乱后的天下渐渐恢复生机,这一延续就是近两百年。 谁能想到,当年程姬因月事而起的权宜之计,那个被轻视的“意外之子”刘发,竟成了汉朝续命的关键? 历史就是这么奇妙。 程姬当年的惊慌失措,唐儿的战战兢兢,刘发的隐忍低调,到最后都成了历史的伏笔。 没有那次“最珍贵的例假”,或许就没有刘秀的崛起,汉朝的命运可能早在王莽手中就画上了句号。 如今翻开《汉书》《后汉书》,关于程姬、唐儿的记载不过寥寥数语,可这短短几笔背后,藏着多少阴差阳错,又藏着多少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微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