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歼-10的生产线不能打包交给巴基斯坦?其实原因非常简单。 即便将生产线交付给巴基斯坦,最多也只是“组装”层面的生产而已。核心技术——比如发动机和雷达系统——并非靠一条装配线就能掌握。就像富士康代工苹果几十年,却依旧无法自主制造芯片或操作系统一样。 中国如今的工业能力是一步一个台阶走出来的。巴基斯坦目前的工业基础,甚至还不如20年前的中国。当时即使有美国手把手传授技术,中国也不可能复制出F-22那样的先进战机。而等到巴方真正具备仿制歼-10所需能力的时候,中国可能早已在航空领域迈进了两代以上。 更何况,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是制造业的头号大国,这种差距根本无法简单类比。 回到现实,还有个值得一提的细节:在相关采访视频中,巴基斯坦军方官员在致辞时,首先感谢真主,然后赞扬士兵英勇作战,最后提到导弹性能,至于飞机,则几乎未提。这其实很能说明问题——当初歼-10刚出口时,一架都卖不出去,最终是出于中巴友谊,巴方才愿意接收。 我国宣传霹雳-15导弹射程可达200公里,事实证明并非虚言。因此,他们称赞的是导弹,并非飞机本身。 当然,从友谊角度接受中国战机没什么不对。更何况,我们的产品确实品质过硬,这两点并不冲突。至于他们习惯在讲话中先感谢真主,这在宗教国家也属正常——如同西方国家常说“上帝保佑”一样。 在他们眼里,或许真不觉得飞机有多重要。因为巴方以往引以为傲的飞行技术与战术协同,在面对我们提供的新式远程导弹时,基本派不上用场。用个不恰当的比喻:一个苦练多年弓箭的高手,忽然被配发了具备自动追踪功能的单兵导弹——此时,有手就行。 一句话总结:巴基斯坦并未完全倒向中方,仍保留着像F-16这种受美国掌控的核心装备。如果把歼-10的整条生产线交给巴基斯坦,相当于让他们接触并掌握部分中国先进军工技术。一旦未来某天巴方外交风向突变,倒向美国,那些技术信息就很可能被对手彻底掌握。 因此,这不仅仅是“不给”的问题,而是必须要“防范”的现实。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