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各有志,各走各的路。 网曝:伊朗总统佩泽希奇扬抢在伊朗外长访华前发表了一封公开信:“伊朗发展与美国的友好关系是优先选项”。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这事乍一听挺让人意外的,毕竟美国刚用轰炸机炸了伊朗核设施,伊朗为啥砖头就开始示好? 根据伊朗媒体报道,7月14日佩泽希奇扬,在给海外伊朗人的信里明确表示,尽管最近几周跟以色列和美国闹得挺僵,但伊朗还是想通过外交手段,修复跟国外的关系,尤其是美国,目的是为了让本国经济喘口气。 他强调“外交之窗敞开”,还说要“动员一切政治力量,认真的走和平道路”。 这封信表面看好像有点“软弱”,但背后藏着伊朗不得不为的生存逻辑。 您可能要问了,美国都把伊朗炸成那样了,伊朗为啥还想修复关系呢? 因为美国这些年对伊朗搞极限制裁,伊朗经济早就千疮百孔,货币里亚尔四年贬值超70%,现在15万里亚尔才能换1美元,加油站天天排长队,超市货架空荡荡的,都成常态了。 老百姓的反美情绪,慢慢被饥饿感取代了,面包比核弹头更能动摇人心啊。 佩泽希奇扬作为改革派总统,在投票率刚过40%的选举中上台,靠的就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承诺。 他这封信,说白了就是向国内交底:伊朗的出路在谈判,不在导弹。 2015年伊核协议签署第一年,伊朗GDP单年暴涨12.5%,500亿美元外资涌进油田和基建,这甜头伊朗可记着呢。 这些年美国制裁几乎把伊朗经济锁死了,石油出口大幅下降,财政收入锐减,很多关键的工业设备和药品都没法进口。 就说货币贬值吧,里亚尔汇率像坐过山车,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生活成本直线上升。 更严重的是,制裁让伊朗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处处碰壁,很多国际贸易都得绕开美元结算,麻烦得很。 现在伊朗又面临新的困境,英法德威胁8月底前,要是没达成实质性核协议,就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到时候伊朗央行外汇储备可能被冻结,经济压力更大了。 佩泽希奇扬这么表态,战略目的可不少。 一方面是为了缓解经济压力,他知道再这么硬扛下去,国内经济非崩盘不可。 这也是在试探美国的态度,看看能不能在核问题谈判上找到突破口,同时他也想通过外交手段,减少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朗的军事威胁。 不过伊朗可不是一味地低头,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就补充说,恢复核谈得有前提,美方得保证不再发动袭击,还得承认伊朗铀浓缩的权利。 这招儿高啊,既避免被国内骂“跪美”,又把球踢回美国,留足转圜空间。 说到这儿,您可能奇怪了,伊朗在这个节骨眼上发完声明,为啥又马不停蹄地访问中国呢? 还不是伊朗想寻求中国的支持,在核问题上对冲美国压力。 阿拉格齐访华期间,跟王毅外长会面,还找俄外长拉夫罗夫谈,就是想让中俄在谈判中发挥更大作用。 伊朗也想跟中国加强经济合作,特别是在石油贸易上,中国市场大,能帮伊朗对冲西方封锁,还能推进“原油换粮食”,缓解民生危机。 而且上合组织在安全领域的作用也不小,伊朗想跟中俄深化绑定,应对美以威胁。 可这封信一出来,伊朗国内的反应可大不相同。 许多像革命卫队这样的强硬派,直接骂佩泽希奇扬是“叛徒”。 但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沉默却意味深长,这其实是默许改革派试试外交破局。 要是谈成了,经济困局能解;谈崩了,锅由改革派背,保守派再打“抵抗经济”牌也不迟。 普通老百姓日子过得苦,很多人盼着经济能好转,对谈判还是有一定期待的。 不过也有部分民众担心,跟美国走得太近会损害国家主权和利益。 总体看来,佩泽希奇扬的这步棋,是伊朗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无奈之举。 一边向西试探,一边向东突围,这双轨外交在当前局势下也算最优解了。 但最终能不能成功,还得看美国的态度和谈判结果。 咱们就等着瞧吧,看伊朗能不能在这盘大棋中走出一条活路来。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