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近日,河南,一名家庭主妇在阳台收拾衣服,回到客厅发现丈夫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儿子在

近日,河南,一名家庭主妇在阳台收拾衣服,回到客厅发现丈夫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儿子在地毯上摆弄玩具。 女子就对男子说:“老公,你把碗洗一下呗!” 男子抬头看了一眼媳妇,又继续拨弄手机,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好,等一会吧!” 女子又低头对儿子说:“儿子,把玩具收拾一下呗!该睡觉了。” 儿子抬头看了一眼妈妈,也继续摆弄玩具,不慌不忙地回答道:“等一会吧!” 爸爸发现儿子的口气竟然和他一样,瞬间意识到什么,尴尬地看了一眼媳妇。 女子再次对男子说:“老公,你把厨房的碗洗一下吧!” “好”老公急忙站起来去厨房刷碗。 儿子抬头看着爸爸,思考了片刻,站起来干净利落地把玩具收拾好,放在原来的位置。 看了视频,这一幕是不是有些熟悉?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中一直隐藏着很重要的一环——父母是孩子的“行为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判断和模仿。 视频中爸爸说等一会,孩子也模仿说等一会,当爸爸意识到这个问题,立马去厨房刷碗,孩子也马上行动起来,把玩具收拾利落。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孩子对行为的关注远超语音的说教,父母的行为成为孩子判断是否模仿的标准。 其实,现在的孩子都挺聪明的,他会观察规则是否对所有人都适用,如果你不去遵守而让他去遵守,他会感觉不公平。当你去遵守规则的时候,他会下意识地感觉大家都去遵守,我也不能例外。 视频中爸爸回应媳妇要求刷碗的态度,其实也在给孩子传递一种“如何对待别人要求”的方式,如果带着情绪,孩子也会敷衍拖拉,而你立马配合的态度,也会让孩子体会到“回应他人也是一种尊重”。 总之,身教重于言传,原件正确,复印件就不会错。(来源:新华社快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