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机场发生了一件事情,是规则意识与暴躁脾气相遇, 一名男子携带没有3C标识的充电宝,安检员依规阻拦,他竟将充电宝砸向地面,随即“嘭”地起火浓烟冒出,十分惊险。 这可不是毫无根据瞎扯,它可是有《中国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CCAR-276R1作为有力支撑的硬杠杠。 再聊聊郑州的一桩旧事,2018年有位男子将充电宝砸坏,随后被拘留10天,当时消防部门检测发现,他的充电宝实际容量超出标准三成,电芯还是已淘汰的18650拆机货,像这类物品,别说砸它,夏天在车里晒上两小时都有可能爆炸 其实问题不光在乘客。现在市面上3C认证的充电宝也就比杂牌贵20来块,但去年市场监管总局抽查显示,仍有23.7%的在售产品不合格。 为啥还有人买?因为很多人不知道,机场安检口每年没收的违规充电宝里,80%是没认证的“三无产品”。 这件事更需好好思索,除了乘客应懂规矩,机场可否在安检口多张贴些清晰易懂的图示? 比如绘制充电宝与手机电池的对比图,明确标注100Wh大约就是27_毫安时之类,切莫仅寄望于安检员口头讲解,若遇急性子之人,那解释的时间足够引发一场争吵 说到底规则不是枷锁,是保命的护栏。 真带了超标货,要么寄回去要么扔了,犯不着拿自己和别人的安全撒气。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