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美媒:打来打去打成了“中国伟大” 美国当初挥舞关税大棒的时候,特朗普政府一门心思

美媒:打来打去打成了“中国伟大” 美国当初挥舞关税大棒的时候,特朗普政府一门心思要遏制中国制造业的势头,觉得加征关税能让中国出口受挫,让美国本土产业得利,还能让那些和中国经贸联系紧密的亚太国家选边站。 他们觉得这是个一石多鸟的招,既能削弱中国的经济影响力,又能巩固自己在全球贸易中的主导地位。于是,关税战率先在亚太地区拉开架势,针对的就是那些和中国生意往来频繁的国家和领域,美国的盟友们一看这架势,慌了神。 欧洲、日本这些国家,一边抱怨中国产能过剩,一边赶紧找中国讨价还价,甚至学着美国搞起了关税壁垒。他们想着这样既能讨好美国,让美国的大棒打轻点儿,又能趁机遏制中国制造的发展,打得一手“好算盘”。 可事情的发展偏偏没按美国的剧本走,关税战确实给中国制造带来了不少麻烦,出口成本增加,国际市场的路好像变窄了。但谁也没料到,这麻烦反而成了倒逼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动力。 要知道,在那之前,世界对中国制造的依赖性还很强,出口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卖得正火,要让它们放着大好的机会不去多生产,反而花力气搞转型,确实很难下定决心。毕竟,转型意味着投入,意味着风险,快速转型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但美国的关税战和脱钩的动作,把这些企业逼到了墙角,没办法,只能另寻出路。有的企业开始开拓新的国际市场,把目光投向了那些之前没太重视的地区,比如东南亚、非洲等地,慢慢在这些地方打开了局面。 有的企业则转过头来深耕国内市场,发现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其实很旺盛,只要产品质量和设计跟上,一样有大作为。还有些企业干脆借着这个机会,搞起了升级换代,引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就这样,原本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经济转型,在美国关税战的“推动”下,步伐明显加快了。中国制造不再仅仅依赖低成本、大规模出口,而是朝着更高质量、更具创新性的方向发展。 美国这边呢,关税战打了这么久,预期的效果没达到。想让中国制造业停下冲锋的脚步,没成;想让盟友们彻底跟着自己疏远中国,也没成。盟友们该和中国做生意还是照样做,只是多了些讨价还价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