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泽连斯基有可能成为过去十年,乃至将来十年,对中国贡献最多的一个外国领导人。别误会,不是他刻意帮忙,而是他的坚持,间接给中国创造了一些机会,俄乌战争一拖就是这么久,深陷战争的俄罗斯泥沼,不得不在对中国的合作上做出一些妥协。 2023年6月,俄罗斯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把远东的海参崴港口向中国开放,允许中国东北的货物借道出海。 这让东北地区的货运不再需要绕远到南方港口,直接走海参崴就能送到目的地,物流成本大大降低。 过去,俄罗斯对远东的资源和港口管得特别严,总是小心翼翼,不愿让中国过多参与。 可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被西方制裁压得喘不过气,经济上只能向东看,找中国帮忙缓解压力。 海参崴的开放只是个开端,俄罗斯还开始用资源换取中国的投资,合作规模迅速扩大。 比如在库页岛的油气田,中国企业投钱建管道,俄罗斯则用未来的油气产量来抵账。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俄乌冲突让俄罗斯在西线耗尽了精力。 为了维持经济,俄罗斯不得不在远东向中国敞开大门,拿出更多资源来合作。 与此同时,中亚地区的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过去,俄罗斯把中亚五国当成自己的地盘,用能源和安全影响力牢牢控制。 但战争让俄罗斯分身乏术,中亚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中国趁机加强了与中亚的联系,贸易和合作项目迅速多了起来。 2023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大幅增长,中国的汽车和家电在中亚卖得越来越好。 当地人觉得中国货价格合适,质量也过硬,街头常见中国品牌的电动车和客车。 一个特别重要的项目是中吉乌铁路,连接中国新疆、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这条铁路建成后,将成为中国通往中亚的货运大通道,运输效率会大大提高。 早些年,俄罗斯一直不太支持这条铁路,担心中国影响力深入中亚。 可到了2023年,俄罗斯态度变了,2024年三国正式签协议,定下2025年动工。 这些变化都跟俄乌冲突的持续拖延有关,俄罗斯被战争牵制,只能让出部分空间。 中国抓住了这个机会,把“一带一路”的关键项目往前推了一大步。 2023年普京访问中国时,双方敲定了多项合作协议,涉及能源、基建和贸易。 这些协议让中国在远东和中亚的布局更加稳固,抓住了难得的战略窗口。 泽连斯基的坚持,让俄罗斯深陷西线战场,间接为中国创造了这些机遇。 他的行动就像一颗石子,激起了欧亚大陆格局的层层涟漪。 未来,如果俄乌冲突继续拖下去,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可能会进一步加深。 像新的天然气管道这样的项目,或许会成为下一个合作的重点。 但这种机遇也有不确定性,战争总会结束,俄罗斯的政策可能会有新的变化。 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能走多远,未来几年会给出答案。 泽连斯基也许从没想过,他的选择会影响到远在东方的地缘博弈。 但历史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关键时刻的决定,可能改变整个棋盘的走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