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中国制造水泥航母遭各国嘲笑,用途曝光后,才知道有多么重要 张永义,1950年出生

中国制造水泥航母遭各国嘲笑,用途曝光后,才知道有多么重要 张永义,1950年出生于山东青岛,家里是普通渔民,面朝大海长大,对舰船有种天然的迷恋。1970年,他考进海军航空兵学校,靠着扎实的数学功底和过硬的飞行技术,很快成了佼佼者。1980年代,他当上教官,亲自带学员,严格到一点错都不放过。1990年代,他进入海军航空兵指挥层,参与舰载机部队的筹建,多次跑造船厂,研究航母甲板的每一个细节。2000年代初,他提出陆上模拟航母的点子,亲自规划训练场,勾画训练流程,确保贴近实战。他的坚持,让水泥航母从图纸变成现实,为中国航母事业打下关键一环。低调的他,名字少有人知,但贡献却刻在海军史上。 2008年,青岛郊外建起一座水泥航母,长300米,甲板、舰岛、雷达一应俱全,跟辽宁舰几乎一模一样,就是没法下水。西方媒体发现后,炸了锅,文章里尽是嘲笑,说中国“造了个水泥玩具”,就是过航母瘾。这话听着刺耳,但中国海军没工夫理会。水泥航母其实是个训练平台,专门为舰载机飞行员和地勤人员准备。那会儿中国造船业虽然强,但航母使用经验几乎为零。真航母没服役前,训练得靠这个“假的”来练手。飞行员在这儿练起降,地勤人员学维护,指挥员磨合指令,硬是把航母的复杂环境提前模拟出来。这法子成本低,还没风险,比美国拿退役航母练省钱多了。结果,士兵们在这儿练得滚瓜烂熟,辽宁舰一服役,立马能上手。外国媒体笑得早,后来才发现,这招有多高明。 2012年,辽宁舰正式服役,舰载机起降顺畅,指挥系统滴水不漏,全靠水泥航母打下的底子。外国媒体的嘲笑没了,换成惊讶。英国的防务杂志都发文,说中国这招创新又省钱。其他国家眼红了,日本、印度都开始建类似的训练场,想抄作业。中国海军没停步,2019年山东舰服役,2022年福建舰下水,航母编队开始跑远洋,护着商船走印度洋。水泥航母虽没下过水,却帮中国海军站稳了脚。张永义2015年退休,回了青岛,过上安静日子。2018年,他因病去世,享年68岁。战友送他最后一程,说他没白干,航母的每一次起飞,都是他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