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可谓是杀伐果断,引得朝廷上下无不对他恐惧万分。为了给孙子朱允炆清理阻碍,大杀有功之臣,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狠人皇帝,在将有功之人屠杀殆尽的时候,却漏杀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他又做了哪些事情,让多年后的大明江山易主? 朱元璋从农民起家,一路打天下,建立明朝后,对那些帮他打江山的功臣下手特别狠。像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就是典型例子。胡惟庸是丞相,被朱元璋指控谋反,结果牵连了三万多人,全给杀了。蓝玉是名将,带兵打仗很在行,也被抓起来,杀了上万人。这些案子让朝廷人人自危,大家都觉得朱元璋太残暴了。他这么做,主要就是怕这些功臣威胁到皇位传承。 朱标是太子,早死后,朱元璋选了孙子朱允炆接班,因为朱允炆没啥背景,不会让外戚乱政。可朱允炆年纪小,朱元璋就帮他清路障,把潜在对手全除掉。诸王分封出去,兵权有限制,只能自保,没财政权。陈亨这时候在边境守着,没卷入京城那些事。 陈亨是元朝旧将,后来投靠朱元璋,跟徐达北征,立了不少功。明朝建国后,他去北部边境镇守大宁,防蒙古残部。朱元璋觉得他远在天边,不成威胁,就没动他。陈亨在那儿干得不错,多次打退敌人,朱元璋还赏过他。朱允炆上台后,担心叔叔们造反,就开始削藩。先从弱的入手,周王、齐王一个个被废。 燕王朱棣看不下去,起兵靖难。朱棣兵少,但会打仗。朝廷派耿炳文、李景隆去打,都败了。朱棣去大宁,陈亨投靠他,带来朵颜三卫骑兵,这下朱棣实力大增。陈亨帮朱棣打仗,在济南中箭死了。朱棣最后攻进南京,当了皇帝。陈亨的作用关键,要不是他,朱棣没那么容易赢。朱棣后来追封陈亨为泾国公。 陈亨生在1332年,河南寿春人,元朝时候当过扬州万户。乱世中,他带兵投了朱元璋,从小兵干起。战场上他勇猛,升得快。跟徐达北征时,多次立功,东昌一战他出奇兵,打败敌人。 明朝成立,封永城侯。去边境后,先当燕山左卫指挥使,后来北平都指挥使,再升大宁都指挥使。统领大宁卫和朵颜三卫,那些蒙古骑兵很能打。陈亨守边多年,蒙古来犯,他就带兵迎击,保住边疆。朱元璋夸他可靠。朱元璋杀功臣时,陈亨没在京城圈子里,就活下来了。 朱允炆削藩急了,朱棣反了。朱棣缺兵,陈亨投过去,控制宁王朱权,献上骑兵。燕军南下,陈亨冲在前,中箭身亡。朱棣胜后,封他国公。 陈亨这人,军事上行,但投靠朱棣,帮着改朝换代。朱元璋杀那么多人,就是为朱允炆铺路,可漏了陈亨,反倒毁了计划。朱允炆听大臣话,削藩太猛,没想到诸王联合。朱棣起兵四年,靠陈亨的骑兵,转败为胜。明史记载,陈亨的作用不可小觑。要是他没投,朱棣可能耗几年,胜负难说。 朱棣上台,迁都北京,北征蒙古,南下安南,明朝进入永乐时代。但靖难留下隐患,诸王被管得严,后代矛盾多。 朱元璋的清洗,是明朝早期一大特点。他从乞丐到皇帝,经历太多背叛,就不信人。胡惟庸案从1380年闹起,朱元璋说胡惟庸结党,杀了很多人,包括李善长。蓝玉案1393年,蓝玉被抓,供出很多人,死了上万。朱元璋还编了《昭示奸党录》,警告大家。这些事让功臣寒心。陈亨远在边关,没参与党争。 朱允炆1398年上台,年纪轻,靠黄子澄他们出主意。削藩从周王开始,周王被废到长沙。齐王、代王也遭殃。朱棣在北平,兵马精,但少。1399年起兵,喊清君侧。耿炳文带兵去,打了几仗守住。李景隆五十万大军,白沟河败了,丢辎重。朱棣去大宁,陈亨见朱棣势头好,就投了。带来一万多骑兵,蒙古骑射手厉害。燕军攻济南,陈亨受伤死。 朱棣1402年进南京,朱允炆下落不明。陈亨死后,朱棣封他泾国公,子孙袭爵。陈亨的投靠,是靖难转折点。朱棣后来派郑和下西洋,修大典,国力强。但王朝根基有问题,宦官党争后来越多。陈亨这事,说明朱元璋杀再多,也防不住意外。 朱元璋杀伐,源于出身。他小时候穷,父母死,讨饭长大。起兵后,疑心重。清洗时,用锦衣卫抓人,酷刑逼供。蓝玉死前,牵连冯胜他们。陈亨幸免,因为边将。朱允炆上台,庙号建文。削藩政策,初见效,但激怒朱棣。朱棣北平起,兵精将广。陈亨大宁卫,兵强。投靠时,控制朱权,一起南下。济南铁铉守,燕军攻,陈亨中箭。朱棣哭,厚葬。胜后,朱棣杀建文旧臣,迁都。永乐盛世,修北京城,营建大。陈亨的作用,史书强调。要没骑兵,朱棣难过长江。朱允炆败,部分因朱元璋杀光名将,没人可用。耿炳文老,李景隆无能。明朝后,皇帝多懒政,宦官乱。陈亨这事,提醒权力斗争残酷,一漏网就翻天。 朱元璋漏杀陈亨,导致大明易主,这事你怎么看?陈亨的投靠真那么关键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一起聊聊明朝那些权力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