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7月16日的表态中宣布,伊朗已经准备好应对可能的新军事打击。这一声明引发了外界对伊朗战略选择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关于为何伊朗选择“被动应战”的问题。与其说伊朗没有能力主动出击,不如说伊朗正在采取一种深思熟虑的战略,等待时机,以确保自己的力量在未来的对抗中能够获得最大效益。 许多人提出,为什么伊朗不主动出击,而是选择应对?事实上,伊朗是否具备挑战以色列、美国、沙特、阿联酋等强大军事同盟的能力,的确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历史上,这些国家一直以强势的军事姿态控制着中东,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势力格局。正因为他们的强大与震慑,整个中东地区看似维持了平静。然而,这种平静并非没有代价,而是以威慑为基础,任何敢于挑战他们的国家都会面临强烈的军事反击。 然而,伊朗的被动应战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实力。相反,伊朗通过精心的战略积蓄力量,正在不断提升其军事和政治能力。伊朗的目标并非盲目出击,而是通过积蓄足够的战略力量,等待时机的到来。在具备足够的报复性打击能力之后,伊朗确实能够通过主动出击将对手分散打击,逐步削弱以色列、美国及其盟友的协调能力。 如果伊朗选择主动出击,它可能会选择分而治之的策略,将以色列、美国、沙特和阿联酋等国分开,逐一打击。这种策略的核心就是让这些国家之间的军事协同受到干扰,迫使他们各自独立应对,而不是形成统一的战线。这样一来,伊朗可以通过精准的打击,削弱敌对同盟的整体实力,甚至可能使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出现裂痕,从而在战略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至于“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说法,正是伊朗面对长期压力和挑战时的潜在回应。伊朗并非缺乏进攻性,而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来展现其军事决心。如今,随着伊朗军事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在导弹技术、无人机以及防空能力等方面的进展,伊朗的主动出击并非不可能。只不过,伊朗在选择行动时,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聪明的战略布局,在确保自身不败的前提下,逐步削弱敌人。 综上所述,伊朗选择被动应战并不意味着它缺乏报复性打击的能力,而是更具战略深度的一种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伊朗可能会在合适的时机采取主动出击的战略,逐步突破当前的局势,改变中东地区的力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