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发现:一旦患上糖尿病,身体多半会出现3个异常,千万要注意

寄真玩转养护 2024-11-03 22:20:52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好的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窗外的杭州细雨绵绵,我正在整理今天的门诊病历。突然诊室的门被推开,一位穿着职业套装的中年女士快步走了进来,手里紧攥着一叠检查单,眼睛里写满了焦虑。

"张医生,我觉得我的身体出了问题。"她的声音略微发颤。

她叫小张今年42岁,是本地一家知名企业的高管。平日里雷厉风行的她,此刻却显得格外无助:"这两个月我总觉得浑身不对劲,喝再多水都解不了渴,体重莫名其妙地掉了好几斤,晚上起夜特别频繁..."

接过她手中的检查单,数据立刻映入眼帘:空腹血糖11.2mmol/L,糖化血红蛋白7.8%,餐后2小时血糖达到了15.6mmol/L。作为一名从医二十余年的内分泌科医生,这些数据足以让我确诊。

"小张女士,很抱歉告诉你,这些指标显示你已经患上了糖尿病。"

诊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小张的眼眶瞬间红了:"可是我平时很注意健康啊,每天坚持运动,饮食也很规律,怎么会得糖尿病呢?"

这让我想起了上周接诊的一位退休教师老李。他来就诊时,双下肢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糖尿病足症状。"早知道这些症状是糖尿病的警告,我就该早点来看病。"老李懊悔地说。

通过这些年的临床经验,我发现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前,身体往往会出现三个明显的异常信号。遗憾的是,很多人都选择视而不见,直到病情加重才就医。

第一个异常信号是"体重变化"。很多患者会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开始消瘦,即使食量不减反增,体重却持续下降。这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葡萄糖无法被细胞正常利用,身体不得不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获取能量。

小张在三个月内体重从62公斤降到了57公斤。"我还以为是最近工作压力大导致的。"她无奈地说,"现在想想,那时候身体就在给我发出警告。"

第二个异常信号是经典的"三多一少"症状。口渴多饮、多尿、多食,精力却越来越少。这些症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高血糖会引起渗透性利尿,导致频繁排尿;为了补充流失的水分,病人会感到口渴;由于细胞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会产生饥饿感;而长期的代谢紊乱则会导致疲劳乏力。

"医生,我现在晚上要起夜3-4次,白天喝水像漏水桶一样。"小张说,"以前我能连开三个会,现在开完一个会就觉得精疲力尽。"

第三个异常信号最具隐蔽性——伤口愈合变慢,免疫力下降。高血糖环境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影响微循环,同时降低机体免疫功能。许多患者会发现皮肤变得干燥易瘙痒,容易出现皮疹,即使是小伤口也会迟迟不愈合。

翻看小张的病历,我注意到她半个月前被纸划伤的小口子至今未愈。"这在正常人身上是很罕见的。"我解释道,"高血糖会影响伤口愈合的各个环节,从炎症反应到组织修复都会受到影响。"

看着小张担忧的眼神,我补充道:"糖尿病虽然是终身性疾病,但完全可以通过规范管理来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

接下来我为小张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除了药物治疗,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全面调整。

饮食方面,我建议她采用"碳水化合物计数法",把食物按照含糖量分类,合理分配每餐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医生,我听说糖尿病人连水果都不能吃了?"小张问道。

"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我笑着解释,"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水果,关键是要选择含糖量较低的品种,比如火龙果、草莓、柚子等。每次食用要控制在100-200克之间,最好在餐后或运动前食用。"

运动方面,我推荐她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运动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控制血糖。不过运动前要先测血糖,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心理调适也很重要。我建议小张参加糖尿病患者互助小组,和病友分享经验,互相鼓励。"得了糖尿病不是世界末日,调整好心态,保持积极乐观,才能更好地和疾病相处。"

三个月后,小张的复查结果令人欣慰:空腹血糖降到了6.8mmol/L,糖化血红蛋白也降到了6.5%。她的精神状态明显改善,体重也恢复到了健康范围。

"张医生,说来很神奇,得了糖尿病反而让我学会了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小张笑着说,"现在我每天按时吃饭,坚持运动,作息也规律多了。"

六个月后的一次随访中,小张告诉我她开始在公司内部组织健康讲座,向同事们普及糖尿病预防知识。"我希望更多人能够重视这些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不要像我一样等到病发才后悔。"

作为一名医生,我深深体会到:疾病的发生往往不是偶然,而是我们长期忽视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也是如此,它们都会通过各种方式向我们示警。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突破5亿,每年新增患者数量持续攀升。在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超过11%,这意味着每9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

预防胜于治疗。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能够学会倾听自己的身体,重视这些看似微小的异常信号。定期体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科学防病,让我们共同守护好健康这份珍贵的礼物。

生命只有一次,善待自己的身体,永远都不会太晚。如果你发现自己也有类似的症状,请及时就医检查。毕竟健康是幸福人生的基石,值得我们用心呵护。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