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俄罗斯要彻底打垮乌克兰,必须保持至少20多架飞机在乌克兰领空全天候巡航,但是俄罗斯空天军根本达不到这个要求,只能偷偷摸摸的出动一两架飞机扔几颗炸弹完事!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的炮火点燃乌克兰大地,俄罗斯空天军本该如雷霆般席卷天空,碾压对手。然而,现实却像一记重拳:俄军连20架飞机全天巡航都做不到,只敢零星出动,扔几颗炸弹就溜。这背后,是装备老化、训练不足和战略失误的苦果。 俄罗斯空天军在乌克兰战场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按理说,要彻底压制乌克兰,俄军得保持至少20架飞机全天在乌克兰领空巡逻,负责侦察、压制防空系统和精准打击。可实际情况是,俄军每天出动100到200架次,远达不到压倒性优势。 2023年3月,赫尔松上空一架苏-34扔下几枚炸弹,偏离目标砸到荒地,灰溜溜撤退。俄军常单机或双机行动,低空飞行躲避乌克兰的S-300和西方提供的NASAMS防空系统,显得小心翼翼。俄军号称有4000架飞机,全球第二,可实际能飞的战斗机不到300架,维护成本高,妥善率不到一半。很多苏-27、米格-29都是苏联老货,机龄超30年,修起来费钱费力,还得分兵守本土,根本集中不了火力。 装备问题只是冰山一角。俄军信息化作战能力弱得离谱。现代空战讲究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和精确制导武器配合,可俄军A-50预警机数量少得可怜,指挥能力跟不上。2024年8月,乌军用50架TB2无人机夜袭俄军后勤线,炸毁一座弹药库,俄军雷达都没反应过来。飞行员训练更是个大窟窿,年均飞行时间100小时,远低于北约的200小时,实战经验匮乏。2023年6月,一架苏-35在顿涅茨克被乌军导弹击落,飞行员弹射逃生,飞机残骸散落一地。2025年6月,乌军“蛛网行动”出动117架无人机,袭击俄军5个空军基地,炸毁13架飞机,包括一架图-160战略轰炸机,俄军防空网形同虚设。 乌克兰空军虽然只有几十架飞机,却靠灵活战术和西方援助打得有声有色。2022年10月,乌军用“海马斯”火箭系统精准打击俄军机场,毁掉几架苏-25。2025年,西方提供的F-16战斗机和“爱国者”防空系统陆续到位,乌军在基辅上空构建了多层防御网,拦截俄军巡航导弹的效率大幅提升。 乌军还大量使用无人机,执行远程打击,极大牵制了俄军行动。相比之下,俄军空天军的掣肘,很大程度上来自前苏联的建军模式。苏联解体后,俄军继承了一堆老装备,却没钱更新。 军费优先养核武库,空天军预算被挤得可怜,信息化作战和精确打击能力严重落后。如果战前俄军砸300亿美元升级苏-57、电子战系统和精确武器,可能早就压制乌克兰防空网,战局或许大不一样。可惜,俄军高估自己,低估对手,开战初期一连串失误,比如安托诺夫机场的惨败,让他们陷入被动。 俄乌冲突拖到2025年,战场依然僵持。俄军空天军没法突破乌克兰防空网,2025年5月的一次空袭中,俄军出动无人机和导弹想瘫痪基辅电力设施,结果大部分被拦截,仅几栋建筑受损。乌克兰靠欧洲援助,持续拿到无人机、反坦克导弹和防空系统,补足了空军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