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离谱了!”湖北通山,一老人提前给自己做了副棺材,平时就放在自家猪圈里,没想到,某天凌晨他过来查看时,却发现棺材竟不翼而飞,气得他急忙报警,可棺材有两米长,有3百多斤重,按道理1个人应该没法偷走的,而当民警找到小偷后,却看到了惊人一幕。
六十多岁的陈某华(化名)有一件独特的“宝贝”——一口他亲手打制的柏木寿材。这口三百斤重的寿材,不仅是他为自己准备的最终归宿,更是他一生辛劳换来的体面和安稳。八年来,寿材就安放在猪圈旁,老人每天看上一眼,心里就踏实一分。
谁知,这份沉甸甸的寄托,竟在一个凌晨不翼而飞。
原来在7月7日清晨,陈某华照常来到猪圈边,眼前巨大的空白让他瞬间懵了。寿材没了,地上只剩下清晰的拖拽痕迹。这东西两米多长、三百多斤重,一个人根本搬不动。巨大的震惊和无助下,老人颤抖着报了警。消息在村里传开,乡亲们也炸开了锅,觉得这年头连老人的棺材都敢偷,实在太不像话,也开始担忧起自家的安全。
盗贼显然有备而来。监控显示,当天凌晨一点五十,一辆三轮车悄然潜入村子。他们为了搬走这个大家伙,足足折腾了两个小时,先把寿材的板子拆松,再用杠杆和砖头一点点撬、一点点挪,才艰难地弄上了车。得知这些细节,陈某华又气又痛心,直骂这种行为“太缺德”,简直是把他“最后的尊严踩在脚下”。
这桩看似荒唐的盗窃案,很快引起了警方重视。派出所的民警们明白,这不只是一起简单的财物失窃,它触碰的是一位老人对晚年最后的念想,动摇的是村民们最朴素的安全感。副所长赵恢学亲自带队,迅速锁定了那辆开往邻县阳新县的三轮车。
不过,线索在阳新县白岭村一带就断了。跨县作案,加上路况不熟,给追查平添了不少麻烦。民警们顶着酷暑,在陌生的阳新县跑了两天两夜,硬是摸排出一条线索:黄桥村有辆可疑的三轮车。虽然车主信息对不上,但有村民提到,刚出狱的张某最近常开这种车。顺着这条关键线索,警方把重心转向了张某所在的后岭村。
果不其然,就在张某家的祠堂里,民警们找到了那口失窃的寿材,地上的泥印和陈某华家猪圈旁的完全吻合。更讽刺的是,寿材的四个角竟还点着红蜡烛,旁边堆着没烧完的冥纸香烛,看样子是准备拿它做什么“生意”。铁证如山,张某和他的同伙张某全无从抵赖,承认了偷寿材就是想卖钱。
原来,张某(化名)和王某(化名)全都无正经工作,张某更是个有盗窃前科的惯犯,今年才刑满释放。两人整天开着破三轮晃荡,总嚷嚷着要“搞点事情”。他们盯上陈某华的寿材,理由简单粗暴:觉得柏木值钱,可以“搞快钱”。张某坦言,现在打工挣钱太难,看见棺材值钱就动了歪念,盘算着偷来要么卖给收废品的,要么直接卖给做棺材的摊贩。
从报案到追回寿材,警方用时不到两天。当这份“体面”完好地送回老人身边时,陈某华一直摸着棺材掉眼泪,反复念叨:“这不是木头,是俺的体面。”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现在,寿材被搬进了屋里,天天锁得好好的。
这起“偷棺奇案”村里为此专门开了防盗会,派出所则计划在村里加装监控,并加强夜间巡逻。民警们还挨家挨户发传单,教老人们如何防盗。陈某华在外打工的儿子听说后,第一时间给家里装了摄像头,他说虽然父亲不习惯,但安全更重要。
法律的威严挽回了老人的尊严,社区的努力也暂时驱散了人们的不安。可摄像头和巡逻队能堵住财物的漏洞,人心的窟窿又该用什么来填补?
那么,对于这件事,大家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