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提前批录取线揭晓,一条消息炸了锅——一位考出679分(全省排名1762位)的考生,放弃了武汉大学口腔医学、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等985名校热门专业,选择了浙江师范大学定向慈溪市的师范专业。
这个分数,往年稳稳踏入浙江大学多数专业的门槛,如今却“花落”一所省属双非院校。
紧随其后,一位656分考生选择绍兴文理学院定向上虞区,一位655分考生进了湖州师范学院定向桐乡市,还有一位654分考生被台州学院定向天台县录取。
高分考生扎堆“下沉”到二本院校的定向计划,让不少旁观者直呼“看不懂”,甚至有人痛心疾首:“这么高的分,不去985可惜了!”
定向师范的吸引力,简单粗暴——毕业即入编。
以那位679分考生为例,根据慈溪市的政策,她入学就签协议,毕业后直接由当地人社局纳入事业编制,统一分配到中小学任教,服务期不少于6年。
编制意味着什么?在浙江这样一个考公考编竞争惨烈的省份,相当于提前锁定了“铁饭碗”。网友一针见血:“985毕业了还得千军万马考编制,现在一步到位,谁不心动?”
编制背后是实打实的政策红利。浙师大定向生平均分全部站上600分,多地定向线突破640分。
温岭市的英语师范定向仅招2人,最高分竟达670分;桐乡市复合师范专业最高分667分。
这些分数远超不少211甚至985院校的普通专业线,师范定向已从“保底选项”逆袭成“高分专属赛道”。
定向热不只属于师范。
海关领域,上海海关学院2025年在浙江招生的海关管理专业最低分达662分,三年间录取位次从全省13000名飙升至7761名内。
原因很直白:该校学生考公务员通过率远超社会均值,江苏考生甚至为它放弃上海交大医学部。
医学定向:杭州医学院基层卫生定向最高645分;
农林定向:浙江农林大学粮油储检专业最高644分,毕业生直通粮食物资局事业岗;
专科警校: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刑事执行专业(专科)男生线竟冲上600分,只因其入编通道更快捷。
更让人意外的是,诸暨考生贺显贻高考604分(超特招线12分),放弃本科批录取,选择武昌职业学院专科的定向培养军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部队任技术军士。
当被问及为何“低就”,她的回答代表了许多浙江家庭的心声:“本科专科没有高低,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当679分选择双非师范,背后是对就业不确定性的深度焦虑。
一位高校招生负责人坦言:“名校冷门专业遇冷,考生更看重就业实用性而非985标签。”
浙大“智慧城市”专业2025年降了7分,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降幅达15分,反映出考生对“名校虚名”的清醒审视。
编制热的本质是职业安全感稀缺。
公务员考试中,北大毕业生与二本生竞争同一岗位已不稀奇。
与其四年后卷入惨烈淘汰,不如高考时就锁定出路——哪怕以985学历为代价。
浙江家长算得明白账:定向生免学费、享补贴(如基层医学生每年补4.6万),违约成本虽高(退还补贴+违约金),但相比毕业即失业的风险,这份“绑定”反而成了护身符。
当高分考生们转身拥抱带编制的师范、海关、农林岗位时,浙江人看得透彻:这不是人才浪费,而是生存智慧。
编制是铁饭碗,985是金敲门砖——当敲门未必能换来饭碗,不如直接捧住那只碗。
679分的选择,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年轻一代的集体务实:与其在名校光环下赌未来,不如在定向协议里安放当下。
当教育回归就业本质,分数的价值,终要在饭碗里见真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