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有个女老板,发现车间温度飚到了四十多度,风扇根本不管用,但停工又影响进度。
于是她想了一个法子,她让员工早四点半上班,提供丰盛早餐,十点半下班,虽全勤时间减至六个半小时。
这事儿在眼下的制造业里,算矮子里拔将军,但真要推广,怕是坑比好处多。 先说好的地方,至少她没像那些黑心老板似的,逼着工人在蒸笼里硬扛,毕竟,人要是热晕了,进度更耽误。
可是凌晨上班的麻烦可不少,住得远的工人凌晨三点就得摸黑赶路。
最关键的是,这招根本没解决“高温”问题,车间没装降温设备,全靠天刚亮那点凉快抢活,说白了还是拿员工健康换进度,真要厚道,就该按实际工时算钱,高温补贴一分不少,这才叫真尊重。
说到底,这法子暴露了很多企业的“底线思维”:只要不死人、不罢工,怎么省事怎么来。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明明白白写着,35度以上露天或没通风的地方,该缩短工时或停工。
去年江苏查制造业,30%的车间没装降温设备,60%没发高温补贴,能像这女老板似的想个“曲线救国”的招,都算“有良心”了,这本身就挺悲哀。
真要学这招,得先掂量掂量,凌晨通勤安全管不管?工资会不会缩水?降温设备啥时候装?不然今天能凌晨上班躲高温,明天就能为了赶工让员工通宵,职场的底线,就是这么一步步退没的。员
工要的从来不是“老板开恩给口热乎饭”,而是“凭啥四十度的车间还得干活”。
啥时候老板们把装空调当成和买机器一样重要的投入,而不是靠调整工时耍小聪明,那才是真进步。
对此大家怎么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