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小区里漏水、噪音这些烦心事,要么忍要么闹,现在有了调处单元,工作人员很快就帮我们解决了,住着更舒心了!”家住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某小区的居民李阿姨,对社区里的住宅小区最小纠纷调处单元赞不绝口。今年以来,番禺区积极推行这一创新机制,将物业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上半年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受理的物业投诉量降至10384宗,较去年同期的12077宗同比下降15%,用实实在在的成效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精心组织搭框架筑牢纠纷化解“桥头堡”
为让最小纠纷调处单元真正发挥作用,番禺区打出一套“组合拳”。广州市番禺区住房城乡建设局联合广州市番禺区委社会工作部、区委政法委印发专项工作文件,明确各部门、镇街、社区的责任分工,形成“区级统筹、镇街主抓、社区落实”的三级联动体系。通过召开全区物业管理例会,对调处单元建设进行全面部署,确保政策落地无偏差。
工作人员深入镇街、社区开展“一对一”现场调研,手把手指导各小区按照“有固定人员、有专属场地、有醒目标识、有详细记录”的“四有”标准建设调处单元。同时组织镇街、社区负责人走进试点小区参观学习,通过党建引领搭建交流平台,持续优化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模式,为基层治理开辟了新路径。如今,走进番禺的住宅小区,不少调处单元已成为居民“有矛盾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解得了题”的暖心阵地。
试点先行创品牌快速响应解民忧
“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回忆起不久前的装修漏水纠纷,沙湾街某社区业主王先生仍很感慨。他家装修时不慎导致楼下天花板渗水,双方争执不下,社区调处单元工作人员得知后,立即组织双方到“初心亭”现场沟通,理清责任、提出解决方案,仅用2小时就促成双方达成维修协议。
这是番禺区试点工作的生动缩影。该区率先在市桥街、桥南街、沙湾街选取不同类型的住宅小区作为试点,组建最小纠纷调处单元,创新打造“初心亭”“服务客厅”等特色品牌平台。通过线上业主群收集诉求、线下定期接访,精准捕捉居民关于物业收费、环境卫生、设施维护等方面的烦心事。某试点小区业主反映电梯轿厢和楼道脏乱问题后,调处单元工作人员15分钟就联系到物业公司,督促其当天完成清洁并建立定期保洁制度,高效的处置速度让居民纷纷点赞。试点以来,各单元形成“收集—调处—反馈—回访”的闭环管理,让大量小微纠纷在小区内就得到妥善解决。
覆盖建设强推进织密基层治理网
为让更多居民受益,番禺区将最小纠纷调处单元建设纳入全区物业管理工作任务台账,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定期跟踪督办进度,对建设滞后的单位列出问题清单、限期整改。通过组织居委会、物业、业主代表、法律顾问等多方力量参与,形成“大家事大家管”的共治格局。
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组建最小纠纷调处单元155个,覆盖率达38%。在调处单元的积极作用下,越来越多的物业纠纷从“热线投诉”转为“现场化解”,从“部门流转”变为“邻里协商”,不仅减轻了政务服务热线的压力,更有效避免了矛盾升级,为维护社会稳定筑牢基层防线。
番禺区将继续扩大最小纠纷调处单元覆盖范围,完善工作机制,提升调处能力,力争让更多物业纠纷“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街道”,用精细化治理绘就和谐宜居的民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