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报复终于来了,隐匿了半个多世纪的苏联克格勃重出江湖?一出手就置乌克兰顶级情报头子于死地,俄罗斯认真了。 最近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 “克格勃重出江湖”,说白了就是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玩了一手漂亮的情报战。您要问克格勃是不是真复活了?其实苏联解体后,克格勃早被拆成 FSB(联邦安全局)和 GRU(军事情报总局),但这俩机构继承 克格勃的老手艺,连暗杀风格都一模一样。就说 2025 年 7 月基辅街头那次,乌克兰顶级情报头子伊万・沃罗尼奇被当街爆头,杀手用的是带消音器的手枪,打完还补了四枪,撤退路线规划得比送外卖还精准。这种 “干净利索不留活口” 的手法,跟当年克格勃刺杀托洛茨基如出一辙,连乌克兰国家安全局都承认,这是 “克格勃式的斩首行动”。 为啥俄罗斯突然下狠手?这里面有笔旧账得算。伊万・沃罗尼奇可不是省油的灯,他策划的 “蛛网行动” 让俄罗斯损失惨重 —— 用无人机炸了库尔斯克军用机场,4 个机库、数十架战机报销,直接损失 70 亿美金。更狠的是,他还派人暗杀了俄罗斯生化部队司令伊戈尔・基里洛夫中将,用汽车炸弹炸死总参谋部作战总局副局长,甚至在 FSB 第五局长办公室里下毒,把人家毒毙在办公桌前。俄罗斯忍了两年多,这次算是 “新账旧账一起算”。 有人说,这是普京在报复。其实报复只是表象,更深层的原因是俄罗斯情报战略的调整。过去两年,乌克兰情报系统太活跃了:炸克里米亚大桥、偷袭俄空军基地、渗透俄境内搞破坏,俄军吃了不少哑巴亏。伊万・沃罗尼奇的死,标志着俄罗斯从被动挨打转向主动还击。就像苏联时期克格勃擅长的 “以牙还牙”,你派人暗杀我高官,我就把你的情报头子当街击毙,而且选在基辅市中心动手,就是要告诉乌克兰:你们的情报系统早被渗透成筛子了。 俄罗斯这次行动还有个目的:把控叙事节奏。伊万・沃罗尼奇被杀的消息,是 RT(今日俄罗斯)率先披露的,而不是乌克兰官方。这招很高明,既展示了俄罗斯的情报能力,又给乌克兰情报系统施压,逼着他们内部大清洗。就像苏联时期克格勃擅长的 “心理战”,先制造恐慌,再让敌人自乱阵脚。 不过,俄罗斯的情报战也有短板。比如这次暗杀虽然成功,但两名 FSB 特工三天后就被乌克兰特种部队击毙,暴露了传统特工模式在现代监控下的脆弱性。相比之下,乌克兰更擅长用无人机和网络技术搞非对称打击,比如 2024 年 8 月用改装无人机袭击俄罗斯伊尔库茨克战略轰炸机基地,虽然没造成重大损失,但搅得俄军不得安宁。 国际社会对这事反应也挺有意思。美国虽然没直接表态,但悄悄加大了对乌克兰的情报支持,比如提供卫星数据和无人机技术。欧盟则继续玩 “口头谴责”,一边驱逐俄罗斯外交官,一边偷偷买俄罗斯能源。最搞笑的是乌克兰,一边宣称 “反间谍取得重大胜利”,一边又承认情报系统被渗透严重,高层忙着互相甩锅。 说到底,这场情报战就是俄乌冲突的缩影:俄罗斯用传统手段展示肌肉,乌克兰用现代技术打游击。克格勃的 “复活”,本质上是俄罗斯在常规军事受挫后,重拾情报战这张王牌。但正如苏联时期的教训,情报战能赢一时,赢不了一世 —— 当年克格勃的 “金唇” 窃听器再厉害,也挡不住苏联解体的命运。现在俄罗斯能不能靠情报战扭转战局,还得看战场上的真刀真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