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41年2月重庆的翁文灏啊,您瞅他那斯文样儿,谁能想到这地质学家正陷在国民党经

1941年2月重庆的翁文灏啊,您瞅他那斯文样儿,谁能想到这地质学家正陷在国民党经济烂摊子里搓手呢!他可是中国头一个当上国际地质学会副会长的学者,搁实验室里能把岩石层琢磨得明明白白,可一脚踏进国民政府的官场,才知道啥叫“理想撞碎在现实脑门上”。

当时正值抗战最艰难的时期,重庆天天遭空袭。翁文灏担任经济部长,深知粮食和物资的战略价值远超枪炮。他试图推动战时经济建设,仿佛在烂泥地里推独轮车——使尽全力却寸步难行。他主导设立资源委员会,意图开发大西南的矿产资源与工业体系,怎奈官僚资本横行无忌,比如孔祥熙家族的企业,打着“战时统制”的旗号,实则把钢铁、煤油等关键物资倒入黑市哄抬物价。他好不容易批下来的生产计划,转眼便成了四大家族发财的工具。

更叫他无奈的是物价管控。当时法币已贬值如废纸,买米需扛半袋纸币。他苦熬几个通宵,制定出“限价政策”,却被财政部拖来拖去,对方口口声声“军需优先”,实际上却是给权贵资本囤货腾空间,最终受苦的还是老百姓。一次他去工厂视察,看到工人饥肠辘辘、面色苍白,刚转身便撞上孔家车队大摇大摆运着洋酒罐头,他当场怒不可遏,把公文包甩在桌上:“这不是在救国,是在掏空国家!”

但他能如何?蒋介石把他当“专家摆设”,要的是学者的招牌撑门面。可一旦牵涉到利益集团,他立马被架空。他想通过资源委员会扶持民营工厂,刚批下贷款,便被CC系阻挠,批评“民营效率低”,随后订单全落入他们自己投资的企业手中。他主导开发的玉门油田、昆明炼钢厂,产出的资源有一半流入黑市。他就这样成了国民党官场里的典型:“懂技术却不懂权谋”,脑中满是地质图,却始终找不到一条拯救经济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