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41年,何香凝在撤离香港途中,被一伙人开枪逼停了船,船长绝望了,何香凝却说:

1941年,何香凝在撤离香港途中,被一伙人开枪逼停了船,船长绝望了,何香凝却说:“告诉他们,何香凝在船上,要打劫就来吧!”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1年冬,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整个东亚,随着日军突袭珍珠港,香港这座原本由英军防守的殖民地,也很快沦陷在日军铁蹄之下。   那时已经年过六旬的何香凝,因抗日和反对国民党独裁的坚定立场,早已成为日军秘密搜捕名单中的重点人物,她滞留香港,处境愈发危险,但依旧沉着冷静,未曾动摇初心。   在香港失守之前,何香凝已通过朋友设法隐匿行踪,她居住于一处偏僻民宅,远离闹市,举止低调。   一次清晨,日军巡逻队突然对她所居住区域展开突袭式排查,临危之中,她没有惊慌,凭借早年在日本留学所学的语言,镇定自若地用日语应对士兵的询问,称自己只是暂时帮人看管房屋。   她的语气从容,态度恭谨,令搜捕者起了几分疑虑却未敢妄动,就这样她靠着沉着机智暂时脱险。   但她心知香港已非久留之地,必须尽快设法离港,恰在此时,一位名叫谢一超的青年秘密前来联络,他是她儿子廖承志的朋友,带来了离港的安排与假身份资料,次日拂晓她仅带了少量行李,悄然前往避风塘码头,准备搭乘小船前往广东。   原本计划中,她应可顺利登船离港,可事与愿违,日军对香港港口实施了严格的封锁措施,所有船只必须接受盘查,且离港人数被严密限制,她被迫滞留在码头附近的一户渔民家中,一等就是十多日。   终于在一个风高雾重的夜晚,机会来了,经过船夫多番打探与协调,她和几位同伴悄然登上一艘木船,船身狭小,帆布残旧,即便如此对于这群逃难的人而言,这船却意味着通向生路的希望。   船行至外海,浓雾四起,四周一片迷蒙,正当人们以为可以安全脱离时,海面上突然传来引擎轰鸣,几艘快艇自浓雾中逼近,远处火光乍现,接连两声枪响划破沉寂。   船上众人顿时陷入恐慌,那几艘快艇迅速将船团团围住,来者身着混杂服饰,手持长短枪械,面目冷峻,几位同行者开始低声抽泣,似乎已经预感到即将降临的不幸。   就在众人惊慌失措之时,何香凝走向甲板前端,目光坚定,她要求船长转告对方自己的名字,而这一举动立刻引起了变化,原本紧张的对峙气氛骤然凝固,对面快艇上的几人突然停下了动作,显然对这个名字感到震惊。   短暂的沉默之后,快艇上的头目命人靠近,亲自上船核实,确认身份后,这些原本气势汹汹的“劫匪”,竟不约而同地立于甲板,神情敬重。   事实很快明朗,来者并非日军,也非真正的海盗,他们是十九路军的溃散士兵,因战乱流落海上,偶尔劫船维生,但他们并未泯灭民族意识,心中仍对曾经共赴国难的革命前辈抱有深深敬意。   他们之所以惊讶,是因为早在多年前,何香凝便曾为这支部队提供过物资支援,并向南京方面为他们争取军费,许多士兵都曾听过她的名字,只是未曾想今日竟能在海上相遇。   正因如此,他们不但未伤船上之人,反而主动送来干粮与清水,还指引更安全的航线帮助船只脱离巡逻区,如此惊心动魄的逃亡,就这样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化险为夷。   回到内地后,何香凝并未选择安逸,她继续奔走于各地,为抗战宣传、物资筹集与政治协商而不懈努力,那场逃亡只是她漫长革命生涯中的一个片段,但却是最能体现她胆识与人格力量的一幕,在那动荡不安的时代,一个名字的分量,足以在危局中唤起敬意,化解生死。

评论列表

用户12xxx14
用户12xxx14 2
2025-07-16 21:13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