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0月,张学良被送到台湾软禁,保密局每月拨付5万元,用于张学良等人及特务队的伙食。每四天买一次菜,猪半只,鸡都是整筐买,另外还有鱼、罐头等等,当时的冰箱,除了放冰块外,还有一种点灯的瓦斯冰箱。 一位曾经指挥千军万马的东北少帅,如今却被困在台湾新竹的深山里,每天只能对着山林发呆。可他的饭桌上却摆满了红烧肉、清蒸鱼,甚至还有进口罐头。1946年10月,张学良被蒋介石送到台湾软禁,伙食费每月高达5万元,生活看似奢华,可真相远没那么简单。 1946年10月,张学良被从大陆转移到台湾,软禁地点选在新竹县五峰乡的井上温泉,也就是后来的清泉。这地方偏僻得很,群山环绕,交通不便,特务队把守四周,严密监视,基本断了张学良跟外界的联系。为什么选这儿?一来是地势隐蔽,二来能最大限度控制张学良的活动,毕竟他可是西安事变的“主角”,蒋介石对他既忌惮又不得不留一手。 那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蒋介石,逼他停止内战,联合抗日。这事儿直接促成了国共合作,加速了抗战胜利。可蒋介石咽不下这口气,事变后就把张学良软禁起来,先是大陆,后来局势不稳,又把他弄到台湾。软禁持续了整整54年,直到1990年才解禁。 保密局每月拨款5万元,专门用于张学良、赵一荻和特务队的伙食开销。5万元在1946年的台湾是啥概念?那时候普通人家一个月生活费也就几十块,这笔钱足够养活一大群人。每四天采购一次,食材种类多得吓人:半只猪,整筐的鸡,新鲜的鱼,还有各种罐头,荤素齐全。厨师手艺也不赖,做出来的菜色香味俱全,吃得比一般市民强多了。储存这些食材靠冰箱,当时有两种,一种是放冰块的传统冰箱,另一种是点灯的瓦斯冰箱,算得上挺先进的技术,保证食材不坏。 张学良的生活咋样呢?每天早起在院子里走走,呼吸山里的新鲜空气。赵一荻常亲自下厨,给他做点可口的饭菜,偶尔加点罐头食品提提味。白天他看看书,写写日记,弹弹钢琴打发时间。医疗上也有保障,军医定期检查,药品不缺。 为什么蒋介石给张学良这么好的待遇?这里头有政治算计。张学良是东北军的灵魂人物,影响力不容小觑,他手下的将领不少在国民党里有地位。蒋介石怕对他太狠会激怒东北军,动摇自己的统治,所以用优厚伙食来“安抚”,表面上显得宽容,实际上是稳住局面。另外,宋美龄跟张学良私交不错,她也帮着说了不少好话,这待遇多少有点她的影子。到了台湾后,蒋介石虽然财政吃紧,但还是维持了这标准,多少有点向外界展示“实力”的意思。 张学良和杨虎城的举动,促成了抗战时期的国共合作,历史功绩谁也抹不掉。1990年,张学良终于重获自由,之后去了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去世,活了10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