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真人真事,小时候我们镇隔壁村一个妇女去红薯地翻红薯藤,到了饭点还没回来,家里人就

真人真事,小时候我们镇隔壁村一个妇女去红薯地翻红薯藤,到了饭点还没回来,家里人就去地里找,结果不见踪影,最后在村民的帮助下,在离地不远的草丛里找到了。 那是个初秋的午后,太阳把大地烤得滋滋冒热气。失踪的妇女姓周,我们都叫她周婶,那年刚四十出头,是村里有名的勤快人。她家的三亩红薯地在村子最东头的山坳里,要走二里多的山路。那天中午周叔做好了午饭,左等右等不见人,去地里喊了几圈也没人应,心里就发了慌。 周叔跌跌撞撞跑回村,在晒谷场找到正在歇晌的村民。"快!快帮我找找秀莲!她去红薯地到现在没回来!" 男人急得声音都劈了,额头上的青筋突突直跳。正在纳鞋底的张奶奶赶紧放下针线:"别急别急,孩子他爹,你先说说她穿啥衣裳?手里拿啥家伙?" "穿的蓝布褂子,拿了把竹编的小耙子!" 周叔话音未落,在场的人都站了起来。李大爷放下烟袋锅:"分几队去找!老少爷们跟我走东边山沟,妇女们去河边看看,年轻人骑摩托沿大路找找!" 三十多口人瞬间分成几支队伍,像撒网一样散开在村子周围。 我当时跟着父亲在第二队,负责搜查红薯地附近的灌木丛。毒辣的太阳晒得人头晕眼花,玉米叶划过胳膊火辣辣地疼。村民们手里拿着竹竿,一边拨开路旁的野草,一边大声喊着周婶的名字。"秀莲 ——"" 周嫂子 ——" 此起彼伏的呼喊声在山谷里回荡,惊起几只麻雀扑棱棱飞走。 走到一处陡坡时,王婶突然指着地上的脚印:"你们看!这鞋印像是秀莲的!" 大家立刻围过去,只见泥土上确实有一串熟悉的布鞋印,一直延伸到茂密的灌木丛里。父亲趴在地上仔细查看:"脚印到这儿就乱了,像是摔了一跤。" 他让年轻人小心拨开灌木,其他人在周围警戒。 突然,二柱子大喊一声:"找到了!在这儿呢!" 大家赶紧跑过去,只见周婶蜷缩在一丛酸枣树下,脸色苍白,右腿不自然地扭曲着,额头上还流着血。原来她翻完红薯藤下坡时,被一块松动的石头绊倒,从坡上滚了下来,不仅摔伤了腿,还撞到了头,疼得晕了过去。 "快拿水来!" 李大爷经验丰富,立刻让大家散开保持通风,又让我回家叫村医。我撒腿就往村里跑,一路上能听到身后传来的动静:男人们小心地清理周围的荆棘,女人们轻声安慰着醒来的周婶,还有人回家取来门板当简易担架。 等我带着村医赶回时,周婶已经被抬到了平坦处。村医检查后说:"骨头没事,就是脚踝扭伤和轻微脑震荡,得赶紧送镇医院拍片。" 可当时村里没车,最近的拖拉机也在邻村耕地。李大爷当机立断:"用担架抬!我们轮流换班!" 四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抬起担架,其他人在旁边扶着,小心翼翼地往村外走。山路崎岖,大家深一脚浅一脚地挪着步子,汗水浸透了衣衫,却没人喊累。路过一条小河时,男人们脱了鞋蹚水过去,先把担架稳稳递到对岸,自己才踩着鹅卵石过河,生怕颠着伤员。 快到村口时,周叔突然 "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给大家磕了个响头:"大恩不言谢!我周老三这辈子都记着乡亲们的情!" 李大爷赶紧把他拉起来:"说啥傻话!谁家还没个难处?都是乡里乡亲的,应该的!" 后来才知道,那天周婶本来早就该回家,可她看到地埂上还有半垄红薯藤没翻完,想着 "多干点是点",结果耽误了时间,又赶上下坡出事。住院期间,村民们轮流去探望,这家送几个鸡蛋,那家捎点自家种的蔬菜,把病房堆得像个小仓库。 周婶出院后,周叔提着烟酒挨家道谢,可大家都不肯收。张奶奶说:"你要是实在过意不去,等秀莲好了,让她教我们种红薯的新技术,去年你家红薯产量最高,我们还想请教呢!" 这话让夫妻俩红了眼眶。 第二年开春,周婶真的在村里办起了红薯种植培训班。她把自己摸索的育苗、施肥技术都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还帮着联系收购商。那年秋天,全村的红薯都获得了大丰收,村民们特意选了最大的红薯,在晒谷场摆成 "谢" 字,邀请周婶夫妻俩合影。 这件事过去二十多年了,我每次回老家,还能听到老人们提起。他们总说,那天的呼喊声至今还在山谷里回荡。其实大家都明白,真正回荡的不是声音,而是那份守望相助的温情。在那个医疗和交通都不发达的年代,正是靠着这份邻里情,乡亲们一次次渡过难关。 如今村子通了公路,建了卫生室,再也不用靠人抬着去看病。但每当谁家有红白喜事,或是遇到困难,村民们还是会像当年找周婶那样,不约而同地赶来帮忙。这份刻在骨子里的互助精神,就像村口的老槐树,历经风雨却愈发繁茂,滋养着一代又一代村里人。我想,这就是乡土中国最动人的底色,也是我们永远不该忘记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