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德国沦为美国提款机,特朗普一声令下,掏出20亿买美制“爱国者”援乌,自己防空却见

德国沦为美国提款机,特朗普一声令下,掏出20亿买美制“爱国者”援乌,自己防空却见底,德国真不怕把自己送进火坑! 7月14日,特朗普抛出“50天和谈通牒”的同一天,德国动作频频。基民盟主席默茨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称,德国将在美国主导的新一轮北约援乌计划中扮演“决定性作用”。 这话说得掷地有声,但德国究竟在维护什么?是乌克兰和平、欧洲安全,还是美国的战略蓝图? 几乎同时,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现身华盛顿五角大楼,与美防长奥斯汀闭门密谈。核心议题明确:德国将从美国采购两套昂贵的“爱国者”防空系统,转赠乌克兰。 虽未公布具体金额,但预估耗资20亿欧元,每一分都来自德国纳税人。而这背后,正是特朗普精心设计的“欧洲出钱、美国供货”援乌棋局。 为啥搞这出?因为今年开始,俄军对乌空袭激增,乌方急求更多防空系统,尤其是能拦截“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爱国者”。 西方想帮忙,但自己也没多少存货了,连美国自己也就剩6套能用的。 于是,特朗普“灵机一动”,发动“北约团购”:让北约国家凑钱,从美国买武器,再给乌克兰。听着是大家一起干,其实还是美国说了算 德国这次特别积极。不光要买“爱国者”送人,5月份还签了合同,花钱帮乌克兰买一堆改装过的远程导弹,说7月底前送到。 德国防长说这是为了“让欧洲更安全”。但这是真安全了,还是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有意思的是,乌克兰最想要的“金牛座”导弹,德国死活不给。理由是:这导弹能打550公里远,可能打到俄罗斯本土,操作太复杂需要德国兵帮忙,风险太大。 这说明德国自己也知道这事有风险,弄不好会惹火烧身。那既然知道危险,为啥还花大钱买美国武器送乌克兰?真不怕把自己坑了? 再看特朗普的“50天谈判”,其实是个后手:如果俄罗斯到9月初还不谈,美国就狠狠制裁它。这样万一打得更凶了,美国就能说:是俄罗斯不谈,不怪我。 德国的“决定性作用”,听着好听,其实麻烦大了。对外,俄罗斯肯定更生气;对内,老百姓得问为啥花他们的钱打那么远的仗。 更要命的是,德国自己防空也快不够用了!本来有12套“爱国者”,送乌克兰3套,借给波兰2套,1套在修,就剩6套了。 这时候还买新的送人,自己家防空更弱了。德国防长都说“实在拿不出更多了”。 更关键的问题是:这种“欧洲出钱,美国卖武器”的模式,说明欧洲自己防务能力太差。 德国从刚开始打仗时连头盔都舍不得送,到现在“带头”买武器,看着硬气了,其实是更依赖美国了。 花自己的钱,买美国的武器,听美国的安排,这算哪门子“独立防务”?根本就是给美国当小弟! 乌克兰当然高兴德国肯花钱了。但武器啥时候能到?德国防长说买合同几天几周能搞定,运到乌克兰得几个月。 特朗普却说“几天就能到”,可能想从别的地方先挪点过来。两边说法不一样,乌克兰的防空网一时半会儿还是补不上。 而且乌克兰至少需要10套“爱国者”才够用,现在答应的只有3套。芬兰、加拿大等国也说帮忙,但啥时候送到都没准。乌克兰要的是马上能用的东西,不是空头支票。 德国不给“金牛座”导弹,也让乌克兰看明白了:西方国家各有各的小算盘。德国怕惹俄罗斯,美国怕被拖进战争,没人真愿意为乌克兰拼命。口号喊得响,心里想的是自己的利益。 说到这儿,德国的“决定性作用”真是挺讽刺的,出钱又出力,说是为了欧洲安全,其实是帮美国减轻负担,用德国的钱,打美国的算盘。 而特朗普要的,不过是给自己下次竞选加点“功劳”。 德国真想有出息,不是砸钱买“爱国者”送人,而是得好好想想自己在欧洲到底想干啥:是想自己当家作主带欧洲安全?还是继续给美国当跟班? 是想让欧洲有自己说话的地儿?还是继续夹在美国和俄罗斯中间和稀泥? 现在的乌克兰要求越来越高,腰杆也硬了。但这不意味着德国花钱就能有影响力,尤其是在特朗普的棋局里。德国就像走钢丝,一边是欧洲安全的责任,一边是美国挖的坑。 最危险的是,德国自己可能还没意识到,这么使劲帮美国“送武器”,正一步步把自己带进大麻烦里。等真出事了,德国才会明白,这个“关键角色”,不过是别人让你当的冤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