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1年,美军俘虏了一个17岁的志愿军战士,美军用电话线把他捆住,连夜拉去领赏

1951年,美军俘虏了一个17岁的志愿军战士,美军用电话线把他捆住,连夜拉去领赏,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个小战士,把他们耍的团团转!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1年,朝鲜半岛美军第2师第38团把守着这个战略要地,这支曾参加诺曼底登陆的王牌部队装备精良,防线坚固。 就在这里,一个17岁的河南农村少年改变了战局走向。他叫常同茂,是志愿军第15军44师130团的通信员。 那个年代通信兵极其稀缺,全军只有5%—6%。他们靠着缴获的美日设备维持着前线联络,责任重大。 5月17日深夜,130团2连穿插大水洞时遭遇美军伏击。负责断后的常同茂不幸被俘,美军用电话线把他捆得结结实实,准备押回去邀功。 电话线深深勒进皮肉,钻心的疼。但少年出奇地冷静,他发现押送的美军每半小时就要停下来抽根烟。 机会来了当队伍行至一处陡坡,走在前面的美军脚下一滑摔倒了。后面两个赶紧去扶,常同茂猛地弓起身子,电话线应声而断。 他顺手抄起路边的美式手榴弹,拉开保险就扔了过去。轰的一声,两个美军倒地,剩下那个吓得连枪都扔了,撒腿就跑。 脱险后的常同茂没有逃离,而是循着枪声往回找战友。在一片灌木丛里,他找到了三名负伤的战友,两个已经昏迷不醒。 前方百米处传来英语喊话声,后方也有杂乱的脚步声。敌人正在合围。常同茂赶紧把伤员藏进岩石缝里,自己爬上高处观察。 月光下,前后各有二十多名美军正在包抄过来。跑是跑不掉了,少年灵机一动:把敌人引开!他朝美军阵地方向连开三枪,扯着嗓子喊:“冲啊!”声音在山谷里回荡,像是有一支部队在进攻。 美军真的慌了,前面的以为遭遇伏击,赶紧架起机枪扫射。后面的也找掩体还击。两股敌人隔着伤员藏身处对射了近二十分钟。等他们打光子弹才发现上了当,这时常同茂已经背起两名轻伤员,搀着重伤战友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安顿好伤员,少年又摸黑潜回美军阵地侦察。望远镜的反光暴露了敌人指挥所的位置——山腰几顶绿色帐篷前,美军军官正围着沙盘研究。 凌晨三点,常同茂摸到两颗手榴弹,悄悄靠近。两声巨响过后,指挥所乱作一团。等美军清点损失时,袭击者早已消失在密林中。 接下来三天,常同茂成了美军的噩梦。他发现敌人在撤退路上修了五座碉堡,每座都有机枪和瞭望哨。 通过观察,他发现了规律:美军交接班时,瞭望会有四十五秒的盲区。就是这四十五秒,让少年能像影子般穿梭在碉堡之间。 手榴弹精准地飞进射击孔,一座接一座碉堡哑火。美军防线出现了致命缺口。 最惊险的一战发生在5月20日黄昏。常同茂发现七名美军正押着十多名志愿军战俘往山沟转移。 他立即隐蔽在废弃战壕里,等美军走近,突然站起来举着缴获的美军军帽摇晃,嘴里喊着:“别开枪!” 美军愣住了就这一愣神的工夫,手榴弹已经飞了过来。七名美军全部倒地,被俘的战友哭着扑上来抱住了救命恩人。 三天时间,一个17岁的少年摧毁了一座指挥所、五座碉堡,解救战友数十人,俘虏敌军七名。这不是神话,是真实发生的战斗。 朝鲜停战后,常同茂被授予“特等功臣”称号,他的事迹被写进了志愿军战史。2019年国庆阅兵,已经85岁的老英雄坐在致敬方阵的花车上,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敬礼。 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抗美援朝特别节目》 新华社《特等功臣常同茂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