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汉中之战,身为大将的夏侯渊,为什么亲自修鹿角?鹿角是一种防御工具,用削尖的木头做

汉中之战,身为大将的夏侯渊,为什么亲自修鹿角?鹿角是一种防御工具,用削尖的木头做的,跟拒马差不多,满身都是刺,作用是防御骑兵冲阵。 建安二十四年春,汉中的阳平关外尘土漫天,刘备大军压境,整个曹魏西线震动。谁也没想到,就在这一触即发的紧要关头,身为魏军最高统帅的征西将军夏侯渊,这位纵横疆场数十年的“虎步关右”之名将,却突然被人发现竟蹲在营寨外的防御工事边上,带着一批亲兵正埋头修理被蜀军烧坏的鹿角! 这事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离奇?一个大将军,堂堂统帅几万人的一方主帅,不去中军帐里运筹帷幄,怎么跑去干修工事这种杂活儿?可这事偏偏白纸黑字写在《三国志·夏侯渊传》里,还引了《魏书》里曹操自己写的《军策令》说得清清楚楚:“渊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为督帅尚不当亲战,况补鹿角乎?” 连曹操后来翻旧账的时候,都觉得夏侯渊干这个实在太掉价了。那问题来了,这位能三天行军六百里打掉韩遂精锐的猛将夏侯渊,为啥偏偏在决定命运的汉中之战,干出这种貌似犯傻的事呢? 刘备这次打汉中,听从法正、黄权的计谋,出动了几乎全部的主力,不仅有关羽在荆州方向牵制,还有马超、张飞、黄忠、赵云这些狠角色都来了。更关键的是,刘备这次学精了,他不跟曹操在平原上硬碰硬,而是抢先一步,依靠熟悉的地形,在定军山南北两麓的山腰险要处扎下营寨。 定军山这地方太要命了,它俯视着整个阳平关前的开阔地,居高临下,俯瞰曹军大营,就像在夏侯渊头顶悬了一把利剑。刘备这么一扎营,等于一下子把夏侯渊逼到了极其被动的角落。这就好比两家人打架,本来都在院子里拉开架势,现在刘家人突然爬上了屋顶,占了绝对的高处优势,曹家人抬头应战,那叫一个难受。 法正和黄权这对搭档看准了夏侯渊的软肋,他俩给刘备出了个主意:别急着搞全军突击!咱就步步紧逼,不停地搞骚扰战术。比如把夏侯渊营寨最外面的关键屏障——鹿角给烧掉!鹿角,骑兵冲不过来,步兵想翻过去也极其费劲,是营寨防御的第一道保险。烧它,就等于是戳夏侯渊的眼珠子! 蜀兵分成小股部队,一会儿这边放把火,一会儿那边突袭,重点就是烧毁曹营边缘的鹿角。曹操后来自己都说“士卒伤重”、“部分长浅”(意蜀军故意破坏工事、制造混乱),这骚扰战术把曹军搞得相当狼狈。 烧你鹿角,你补不补?不补的话,蜀军随时可以发起总攻,骑兵或者重步兵能轻易越过空档直接冲到寨墙下!这是关乎整个营盘安全的生死线!夏侯渊作为西线主将,深知刘备大军就在眼前盯着,防线上一丝破绽都可能成为覆灭的导火索。 当时擅长防守的名将张郃,正率领主力精锐部队在战场另一侧的重要据点——东围镇守,根本抽不开身回来处理这些零碎的工事破坏。其他将领要么在防备其他方向,要么级别不够。而负责大本营工事的士兵,面对蜀军这样“烧了就跑”精准搞破坏,人手显得捉襟见肘,修补速度根本赶不上破坏速度。 就在这个当口,又有紧急军情传到夏侯渊耳朵里:主营南面的鹿角又被蜀军偷袭小队烧毁了一个关键区域!南边!那可是面对刘备主力营寨的方向!夏侯渊本人擅长的是长途奔袭、快打旋风,他的军旅生涯高光时刻都是在进攻中取得的。让他像张郃那样死守硬耗,他或许觉得憋屈。 夏侯渊很清楚一旦防线被突破意味着什么。他大概看到了南线工事被毁的报告,再加上之前各处小规模的破坏堆积起来,就像不断漏水的堤坝。作为主帅,眼看着防御工事被不断撕开缺口,心里的焦虑可想而知。 焦灼之下,夏侯渊坐不住了。他可能这么想:南面太要命了,直接对着刘备!底下人修补太慢,张郃那边主力调不动,再拖下去刘备要是不等主力集合,直接从这个豁口冲进来就全完了!不行,我得带人亲自去!起码先把最要害的这一块缺口给堵上! 于是,一个冲动之下,或者说是在巨大压力下的一种责任使然——他觉得作为主帅,危难关头必须亲自上阵——夏侯渊直接点了几百号他身边最精锐的护卫亲兵,抄起家伙就奔着南边那个被烧坏的鹿角区去了。 这一去,正中了法正、黄权还有老将黄忠布下的天罗地网。黄忠,正憋着一股劲儿要立奇功呢!他亲自挑选了一队精兵悍将,偃旗息鼓,在离曹营不远的高坡背后埋伏着,死死盯着蜀军烧毁鹿角的地段。 当夏侯渊带着他的精锐卫队急匆匆赶到现场,埋头热火朝天地抢修工事时,埋伏已久的黄忠看准时机,“推锋必进,劝率士卒……一战斩渊”!这埋伏打得实在太漂亮,犹如雷霆一击,当时在远处的东围指挥的张郃,只听得南面喊杀震天却根本来不及救援。一代名将夏侯渊,就因为亲自跑去修鹿角这看似“本分”却极其凶险的举动,命丧定军山,令人扼腕叹息。 说到底,夏侯渊本质上是想补救防线,却忽视了主帅自身的安危才是整条防线最大的支柱。这事成了三国军事史上最著名的教训之一,曹操后来都气得跺脚,说他傻——大将怎么能亲自干这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