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美国会是苏联的下场吗?不会。苏联只是解体,美国估计比苏联痛苦的多。苏联再痛苦,它

美国会是苏联的下场吗?不会。苏联只是解体,美国估计比苏联痛苦的多。苏联再痛苦,它也有传承数百年的主体民族。美国人民有什么共同文化内核,它本质上就是一群靠着烧杀抢掠聚在一起的乌合之众。 当一个昔日超级大国走向衰败,整个世界都会感受到震动。 三十多年前,随着苏联的解体,一个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 许多人也在猜测,今天的美国,是否会步其后尘? 不过若简单地认为美国会重蹈覆辙,恐怕是对两种崩溃模式的误读。 对美国而言,等待它的或许不是一场干脆利落的“解体”,而是一场更为痛苦和漫长的“慢性溃烂”,最终导向一个更加支离破碎的结局。 一个看似强大的国家,为何会面临如此深重的危机? 答案或许就藏在它的基因里:一个由利益和机遇捆绑而成的移民国家,从根上就缺少一个能够穿越周期的文化向心力。 回顾历史,苏联的崩塌虽显突然,却也充满内生逻辑。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经济停滞与民族矛盾激化,最终撕裂了这个帝国。自波罗的海三国起始,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相继宣告脱离。 1991年,克里姆林宫之中,那面红色旗帜缓缓落下,一个时代就此宣告终结。 其原因众所周知:僵化的政治体制、失灵的计划经济,再加上沉重的军备竞赛和失败的民族政策,整个系统失去了活力。 可是即使经历了如此剧痛,苏联终究有一张美国没有的底牌——一个传承数百年的主体民族。 解体之后,俄罗斯族迅速稳住了阵脚,这个庞大民族的文化与历史根基,为收拾残局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承接。 而美国的溃烂,首先从经济的肌体上显现。该国比很多人认为的要脆弱得多。 现今,美国国债已然高达36万亿之巨。 为了维持运转,美国只能不断“借新还旧”,而利息支出正变成一个无底洞,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军费。 与此同时,美元的霸主地位也在下降,它所占的世界外汇储备已经下降到50%以下。 更要命的是产业空心化,工业产值仅占GDP的12%,军工复合体却每年吞噬近万亿美元的开支。这与当年苏联在石油危机中的窘境竟有几分相似。 经济上的脆弱,又被政治的极化不断放大。 金钱政治与腐败已经不是什么秘密,2024年大选花费预计超过160亿美元,而国会议员的平均净资产是普通美国人的150倍。 特朗普与拜登之争,与其说是路线之争,不如说是背后不同利益集团的代理人之战。 这种对立已经到了危险的程度,民调显示,相当一部分美国人已经不再排斥政治暴力,甚至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对政府动武是正当的。 联邦制虽然让五十个州可以“各玩各的”,在危机时能起到缓冲作用,不至于一倒全倒。 但也加剧了地方与中央的撕裂,比如疫情期间加州与联邦政府的对峙,几乎呈现出一种“内战即视感”。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社会本身的撕裂与希望的瓦解。贫富差距悬殊到荒谬的地步,最富有的1%人口掌握着国家四成的财富。 洛杉矶街头无家可归者睡在纸箱里,不远处的比弗利山庄却夜夜笙歌。 更残酷的现实是,有四成美国人甚至拿不出400美元的应急资金。 种族矛盾像一个随时会爆的火药桶,“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之后,亚裔、拉美裔也轮番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毒品泛滥、枪支暴力、教育与医疗资源的不均,让底层民众几乎看不到翻身的希望。 2025年的一份民调显示,18至34岁的年轻人中,只有35%还为“作为美国人而自豪”。 这种国家认同的流失,使得“红州”与“蓝州”在价值观上渐行渐远,美国正在变成事实上的“两个国家”。 所有这些乱象,最终都指向一个核心: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始终未能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内核。 这种多元化带来了活力,却没有带来一个统一的文化根基。 曾经作为“粘合剂”的“美国梦”,在固化的阶层与普遍的社会不公面前,正在褪色甚至崩塌。 不同族群、不同阶层的人活在各自的信息茧房里,被不同的媒体和教育体系塑造着,彼此隔阂,互不信任。 这与苏联尚有俄罗斯文化作为主轴,维系着最基本的国家认同,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如果真的走到了那一步,美国会怎样散场?想要将矛盾从外部转移到其他地方,是不可能的。 将加拿大与格陵兰吞并?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很久以前就断言:“主权问题没有任何谈判余地”,而且丹麦在格陵兰派驻军队也不是吃素的。真正的崩溃是由内而外的。 一旦经济彻底垮塌,维系这群人的利益纽带断裂,星条旗恐怕就再也粘不住人心。 得克萨斯州无疑是潜在的“跳船者”,它有钱有资源,历史上也曾是独立共和国。 加利福尼亚州凭借其科技实力和太平洋门户的地位,也完全有单飞的资本。东海岸的纽约或许能拉上几个州抱团取暖,而广大的中西部则可能陷入长久的混乱。 苏联解体,好歹有俄罗斯出来收拾残局;美国若是散了,恐怕无人接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