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只是个小记者,却能把联合国搅翻天,给他一个提问的机会,他反手就是一道送命题逼疯各国领导人,替中国大杀四方。一个人抵得上一支队伍,就连外交部长个联合国秘书长都对他赞不绝口那么他究竟有哪些战斗名场面吗? 2024年4月9日,纽约联合国总部的例行记者会上,央视记者徐德智拿出手机,播放了两段视频。第一段是美国副总统万斯在福克斯新闻节目中不尊重中国人,第二段是特朗普使用粗俗语言评论其他国家。 发言人斯特凡·杜加里克试图用“我看过了”结束话题,但徐德智继续追问:“如果秘书长在场,他会对这些言论说什么?”杜加里克停顿几秒后回应:“我们应该使用尊重的语言。”现场一片安静。 这段3分钟的对话视频在社交媒体迅速传播,YouTube播放量超过2亿次。外交部长王毅后来在一次会议上对徐德智说:“你在国外名气很大。” 徐德智的提问风格源于他的战地记者经历,2016年在叙利亚大马士革,他需要穿越迫击炮封锁线进行报道。美英法空袭期间,炮弹在百米外爆炸,他依然坚持直播。 这种经历让他在联合国记者会上的提问更加直接,2023年6月,日本核污水排海问题正热,徐德智引用美国演员简·方达的话问道:“狗都不会在自己窝里拉屎,日本排放核污水算不算朝自家窝里拉屎?” 发言人一时无法回应,日本代表团成员表情明显不自然。这个提问被多家国际媒体引用,成为当天记者会的焦点。徐德智的提问往往瞄准国际政治中的矛盾点。 大英博物馆文物失窃案发生后,他在记者会上问:“既然博物馆管不好文物,是否应该归还给来源国?”这个问题让英国媒体集体选择了沉默。 在中印边界问题上,他通过巧妙提问,让秘书长发言人公开表态支持双方达成的六点共识,有效回应了西方媒体的质疑。 他还曝光了特朗普大厦用价签遮盖商品“Made in China”标签的做法,用这个细节说明所谓“对华脱钩”更像是一种政治表演。 2024年,当有外国记者质疑“为什么联合国没有台湾代表”时,徐德智回应:“台湾人是中国人,我来了就是他们来了。难道你们国家每个省都要派代表吗?”提问者没有继续追问,很快离开了现场。 除了犀利提问,徐德智还向外国同行展示中国产品。他使用的国产手机被一位金发女记者称赞“这是我见过最好的手机”。中国制造的摄影稳定器因为比美国同类产品便宜100美元,引起外国记者的购买兴趣。 徐德智开玩笑说:“关税的代价最终都由普通消费者承担了。”这种轻松的交流方式,让外国同行更直观地了解中国产品的竞争力。 从重庆外国语学校的保送生,到央视驻联合国记者,徐德智用14年时间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他的提问方式改变了国际记者会上的话语格局。 一位长期关注联合国事务的媒体人评价:“过去我们更多是被动回应,现在我们开始主动设置议题。”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提问技巧上,更反映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增强的话语权。 徐德智的故事说明,有效的国际传播不需要空洞的口号,而是要用事实说话,用细节打动人。当你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和文化自信时,一部手机、几个问题,就能在国际舞台上产生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