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近半导体圈出了个大新闻,全球芯片代工老大台积电,正式对外宣布了一个决定:未来两年

近半导体圈出了个大新闻,全球芯片代工老大台积电,正式对外宣布了一个决定:未来两年内,他们要逐步退出氮化镓(GaN)芯片的代工业务,到2027年7月底彻底关停这块业务。 在当下的科技产业里,第三代半导体正成为炙手可热的领域,而氮化镓(GaN)就是其中的核心成员。 它和碳化硅、氧化锌、金刚石一起,被称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凭借能制作高温、高频、抗辐射的大功率电子器件的特性,在5G基站、新能源汽车、快充等场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市场规模来看,全球氮化镓半导体器件的增长势头很猛,2024年,这个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16.8亿美元,有数据显示,受新能源汽车和5G通信等领域需求的推动,未来五年它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能达到21.6%,可见其在科技产业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说起氮化镓代工领域,就不得不提台积电,这家全球晶圆代工巨头在氮化镓业务上布局了十多年,2011年就开始投入技术研发,到2015年成功实现了GaN-on-Si工艺的首次量产。 凭借过硬的技术和量产能力,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和台积电合作,它的市场份额也一路攀升,2023年时已经占据了全球氮化镓代工市场40%的份额,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头羊。 当时,纳微半导体、意法半导体、罗姆半导体这些国际知名的氮化镓芯片企业,都是台积电的客户。 然而,就在市场以为台积电会继续领跑时,它却宣布将在2027年停止氮化镓芯片代工业务,这个决定背后,藏着多重原因。 从战略层面看,台积电的重心一直放在主流先进制程芯片上,氮化镓属于“特殊工艺”,要做这部分代工,需要单独投入资金、设备、研发团队和工厂,这和AI芯片、先进封装等主赛道的资源需求产生了冲突。 对于一直追求在先进制程上保持领先的台积电来说,把资源集中到更核心的业务上,成了必然选择。 利润空间被挤压也是重要原因,台积电一直希望业务毛利率能保持在50%以上,但氮化镓代工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这个领域的技术门槛主要集中在6寸和8寸晶圆,近年来不少企业涌入,尤其是大陆企业。 像国内的英诺赛科,凭借8英寸晶圆的成本优势,在市场上发起了价格战,这直接压缩了台积电的利润空间,让它很难达到预期的盈利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大陆半导体产业近年来在多个领域都实现了突破,在成熟制程方面,28纳米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中芯国际等企业的产能不断提升,芯片良品率也很高,关键是成本只有台湾地区的一半到七成。 靠着这样的成本优势和本土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大陆企业在汽车电子、物联网芯片这些对价格敏感的领域,已经拿下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台积电在28纳米领域被替代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在高端制程上,大陆也在加速追赶,有消息显示,5到7纳米的芯片制造技术正在不断突破,未来一旦实现量产,凭借强大的产能和成本优势,很可能会在国际市场上抢占更多份额。 台积电退出氮化镓业务后,留下了40%的市场份额真空,这必然会引发新的市场争夺,对于已经具备一定量产能力和技术积累的大陆氮化镓代工厂来说,这无疑是个难得的机会。 不过,在抢占市场的同时,也得注意把控芯片质量,毕竟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对芯片可靠性要求很高,不能只顾着价格竞争而忽视了品质。 这场产业变局的背后,既有台积电基于自身战略和盈利的考量,也反映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随着大陆半导体在成熟制程和高端领域的持续突破,未来的市场竞争或许会更加激烈,而每一个企业的选择,都将影响着整个产业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