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最近有香港议员大胆呼吁:把维多利亚港矗立百年的伊丽莎白女王雕像撤掉,换上誓死禁烟

最近有香港议员大胆呼吁:把维多利亚港矗立百年的伊丽莎白女王雕像撤掉,换上誓死禁烟、抗击列强的民族英雄林则徐! 香港被英国殖民了一百五十多年,英国人当年为了彰显自己的统治,在香港各地建了不少女王雕像、用王室成员名字命名街道和公园。 就像维多利亚港,1861年英军占领九龙半岛后,马上用当时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名字命名。这些殖民符号就像刻在香港土地上的“烙印”,时刻提醒着那段被侵略的历史。 回归都28年了,香港的大街小巷还到处都是“皇后大道”“维多利亚公园”这样的名字,甚至连法律条文里都残留着“总督”“女皇陛下”这样的殖民字眼,直到2024年才通过法律正式删除。 而林则徐在1839年在广东虎门销毁了237万多斤鸦片,狠狠打击了英国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 当时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往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害得咱们白银外流、国库空虚,老百姓吸毒成瘾,军队战斗力也被削弱。 林则徐一声令下,在虎门海滩用盐卤和石灰把鸦片烧得干干净净。更重要的是,虎门销烟直接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虽然咱们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但这也让中国人开始觉醒,意识到必须反抗外来侵略。 可以说,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站出来抗击列强的民族英雄,把他的雕像立在维多利亚港,就是要告诉全世界:这里是中国的香港,不是英国的殖民地! 香港回归后,也在慢慢去殖民化,比如警察从英式步操改成中式步操,法律条文里去掉殖民字眼,但这些还不够彻底。维多利亚港的女王雕像就像殖民时代的“活化石”,留着它,就等于默认那段屈辱历史可以被美化、被遗忘。 还有人担心改名换雕像会影响香港的国际化。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国际化不是靠几个殖民符号撑起来的。新加坡够国际化吧?人家把殖民时期的“总督府”改成了“总统府”,把“维多利亚街”改成了“新加坡河沿岸步道”,照样是全球金融中心。 香港要真的国际化,就该堂堂正正地展示自己的文化身份,而不是抱着殖民者的大腿不放。再说了,林则徐的故事在国际上也很有名,虎门销烟还被写进了世界禁毒史,把他的雕像立在维多利亚港,反而是向世界宣扬中国禁毒的决心和反抗侵略的精神。 当然,换雕像这事儿也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有人担心成本太高,换路牌、改地图、调整导航系统都得花钱。 但咱们得算算“大账”:2019年香港的社会动荡,给经济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改几个地名、换个雕像的成本。 更重要的是,身份认同的错乱才是最大的隐患。看看国泰航空的例子,空乘人员歧视说普通话的乘客,根子上就是“恋殖心态”在作怪,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是不彻底清除殖民符号,这种心态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新的矛盾。 其实,何君尧议员的提议已经算是“温和”的了。他一开始只是建议给维多利亚公园改个名字,比如“多维利公园”,或者在女王雕像旁边加一尊林则徐像,让大家看看英国殖民历史的肮脏面。 但有些人就是不愿意面对现实,觉得这些殖民符号是“文化特色”,是“集体记忆”。可别忘了,维多利亚港的女王雕像当年是怎么建起来的。 1899年英国殖民政府填海造地,专门在海边给女王立像,就是为了让香港人“仰视”他们的统治。这种“记忆”不要也罢! 把伊丽莎白女王雕像换成林则徐,不仅仅是换个“地标”,更是要让香港的土地上站起中国人自己的英雄,让香港的街道里回荡着属于中国的名字。 这不是要抹去历史,而是要纠正被扭曲的历史,让下一代香港人知道,他们的根在中国,他们的身份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