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邓海山,晚清最后的一个刽子手,一生砍了二三百颗脑袋,钱多的几辈子花不完,到老却是

邓海山,晚清最后的一个刽子手,一生砍了二三百颗脑袋,钱多的几辈子花不完,到老却是半生凄凉,人们都说是他坏了行规,落下了报应。 邓海山,生在清朝末年的湖南长沙,家里穷得叮当响,爹妈早早没了,他小小年纪就得在街头混饭吃。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让他啥苦都吃过,也练就了一身硬骨头。16岁那年,他听说刽子手这行当虽然吓人,但收入高得离谱,能彻底翻身。他咬咬牙,决定干了,跑到湖南茶陵,找了个有名的刽子手佟绍箕当师傅。 佟绍箕看他眼神坚定,收下了这个徒弟。学这门手艺可不是闹着玩的,又苦又累,还得心硬。白天练刀法,用冬瓜当靶子,得一刀下去切得整整齐齐;晚上更狠,拿点着的线香练眼力,手一抖就前功尽弃。邓海山愣是靠一股狠劲撑下来了,手臂练到酸得抬不起,眼睛盯到发红,终于把刀法练得炉火纯青。几年下来,他出师了,第一次上场,手起刀落,人头落地,他知道自己干得下这活儿。 干上刽子手后,邓海山的名声在长沙传开了。他一辈子砍了二三百颗脑袋,这数字听着就让人头皮发麻。每次行刑,他能拿四块银元的报酬,那时候普通人半年都赚不到这钱。加上犯人家属塞的“红包”,求他一刀了断,他赚得更多。那些年,他靠着这手艺,攒下了大笔财富,买了青砖大宅,穿上绸缎衣服,日子过得比谁都滋润。 行刑时,他有一套自己的规矩。前一天晚上磨刀,刀刃得锋利到能反光;当天喝碗烈酒压惊,然后站在刑场,等县官一声令下,手起刀落,干净利落。他的刀法准到吓人,有时候一刀下去,头滚了,身体还跪着没倒,围观的人都看傻了。干这行,他从不手软,也从不跟人多废话,砍完擦刀,拿钱走人,冷静得像个机器。 钱是赚了不少,可邓海山的生活却没多少人羡慕。街坊邻里见了他就躲,背后指指点点,说他杀孽太重,早晚有报应。媒人上门提亲,没一个姑娘愿意嫁,怕沾上晦气。他有钱,却没人愿意跟他沾边,日子过得冷冷清清。 更糟的是,夜里他开始做噩梦,梦见那些被他砍了脑袋的人,一个个盯着他看。他用酒麻醉自己,可噩梦还是甩不掉。民间有个说法,刽子手不能杀超过99人,不然会断子绝孙,天打雷劈。邓海山早超了这数,心里不慌是假的,可他停不下来,这活儿是他唯一的路。 1912年,清朝完蛋,民国上台。1914年,北京政府下令改用枪决,刽子手这行彻底没戏了。邓海山没了活计,手里那点手艺也用不上。他没学过别的谋生本事,攒下的钱在赌桌上和酒缸里很快就没了。大宅卖了,绸缎衣服也换回了破布衫,他从有钱人变成了街头的穷光蛋。 晚年,他病得不行,咳嗽起来像要断气,可没人愿意搭理他。寺庙不收,慈善机构也嫌他手脏。他试着吃素祈祷,想赎点罪,可身体和心里的折磨一点没少。1925年冬天,他死在破屋子里,尸体烂了好几天才被人发现,随便裹个草席埋了,连个送行的人都没有。 人们都说,邓海山这下场是坏了行规。啥行规?有人说是杀太多人,坏了天理;有人说他是干这行时收了不该收的钱,乱了规矩。还有人讲,他没给冤魂超度,怨气缠身。不管咋说,他砍了二三百颗脑袋,赚了一堆钱,到头来却孤苦伶仃,像是老天给他开了个大玩笑。 这说法听着玄乎,可仔细想想,他这辈子确实没啥善缘。干刽子手,靠的是杀人的手艺,赚的是血染的钱,哪能指望别人待见他?他自己也未必喜欢这活儿,可为了活下去,他没得选。结果呢,钱花不完,人却落了个没人理的下场。 邓海山这辈子,乍一看挺唬人,刀下无数,钱堆成山,可细一看,又挺惨,孤零零地走了。他不是啥好人,干的也不是啥光彩的事,但他的故事让人忍不住想:人这一生,选啥路,干啥事,真能决定后来的命吗?他要是没当刽子手,会不会好点?或者说,他这结局,真是报应,还是运气不好? 这故事接地气得很,就是一个普通人,为了吃饭,选了条血路,结果把自己绕进去了。没啥大道理,就是提醒咱们,活着不容易,选错了路,可能真会后悔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