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危险,迫在眉睫。欧洲自身也感觉到了这种威胁,法国总统最近跑到英国去访问,意思是要和英国联起手来保护欧洲,摆脱对于中国和美国的依赖。 当地时间7月8日,马克龙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时表示,英国和法国必须携手应对世界上的诸多不稳定威胁,保护欧洲免受对美国和中国的“过度依赖”。他还称,不会将中美画等号,美国是“强大的盟友”,中国则是“挑战者”,有时也是合作伙伴。 欧洲为啥这么慌?这些年,世界格局就像坐过山车,中美两个大国你追我赶,欧洲夹在中间,两边都得讨好,两边都得罪不起。 美国那边,特朗普一上台就喊着 “美国优先”,对欧洲又是加关税,又是质疑北约的共同防御承诺,连军售都要漫天要价。就拿 2025 年来说,特朗普威胁对欧盟加征 50% 的关税,直接把欧洲企业吓得够呛。 德国的汽车、法国的葡萄酒,这些欧洲的金字招牌,在美国的关税大棒下随时可能变成烫手山芋。更要命的是,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态度摇摆不定,今天说支持乌克兰,明天又想和俄罗斯缓和关系,让欧洲在安全上彻底没了主心骨。 再看中国这边,这些年发展太快了,快到欧洲人都有点害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横扫欧洲市场,德国每卖 3 辆汽车,就有 1 辆是卖到中国去的;法国的奢侈品、空客飞机,也离不开中国这个大金主。 但欧洲人心里又矛盾,一方面离不开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又觉得中国在科技、产业上对他们构成了挑战。马克龙把中国称作 “挑战者”,有时候又是合作伙伴,说白了就是,欧洲既想赚中国的钱,又怕被中国抢了饭碗。 在这种两头受气的情况下,欧洲终于意识到,再这么下去,自己早晚得沦为中美博弈的棋盘。所以马克龙才会放下身段,跑到英国去求和。要知道,英国脱欧这几年,英法关系一直不冷不热,甚至因为潜艇订单的事闹得很不愉快。 但现在不一样了,欧洲的安危比什么都重要。马克龙在英国议会讲话时,特意提到 1904 年的《友好协约》,就是想告诉英国人,咱们祖上可是有过并肩作战的交情,现在该是重新联手的时候了。 英法这次合作,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他们签了个《诺斯伍德宣言》,直接把核威慑力量都协调起来了。啥意思呢?就是说如果有谁敢威胁英法的核心利益,两国的核武器可能会一起招呼过去。 这在欧洲历史上可是头一回,以前欧洲的安全全靠美国的核保护伞,现在英法自己撑起了半边天。除此之外,两国还打算把国防开支提高到 GDP 的 3.5%,组建 5 万人的联合部队,预备派驻乌克兰维和。 在科技上,英法宣布要大幅扩容算力,英国 2030 年前公共算力扩容 20 倍,法国则砸钱建 AI 工厂,就是为了摆脱对美国芯片和中国算力的依赖。 但这些措施真能让欧洲挺直腰杆吗?难。就拿军事来说,虽然英法是欧洲仅有的两个核武国家,军事预算加起来占欧洲总量的 40%,但和美国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 北约的指挥体系、情报系统,说白了还是美国人说了算。就算英法协调了核力量,真到了关键时刻,美国会不会袖手旁观,谁也不敢打包票。 再说科技,欧洲在 AI 算力上严重依赖中美,欧洲占全球 20% 的 AI 算力需求,自己却只能提供 3%-5% 的算力,连芯片封装 80% 都是英伟达的。就算英法联手建了几个超算中心,和美国的谷歌、微软比起来,还是蚂蚁撼大象。 欧洲内部也不省心,东欧国家和西欧国家各有各的算盘。东欧国家挨着俄罗斯,一直把美国当成安全靠山,马克龙说要减少对美依赖,他们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德国和法国虽然是欧盟的领头羊,但在产业政策上也是矛盾重重。德国想保汽车产业,法国想推新能源,谁也说服不了谁。这种内部分裂,让欧洲的 “战略自主” 听起来就像个笑话。 马克龙这次访英,说白了就是欧洲在绝境中的一次自救。他心里清楚,欧洲要是再这么一盘散沙,早晚得被中美 “吃掉”。但问题是,欧洲的问题积重难返,不是靠几次峰会、几个协议就能解决的。 产业空心化、老龄化、高福利带来的财政压力,这些都是欧洲的内伤。就像一个病人,光靠打几针强心剂是没用的,得从根子上调理。 说到底,欧洲的危险,既是外部大国博弈的结果,也是自身衰落的必然。马克龙的访英之行,是欧洲试图找回尊严的一次努力,但这条路注定充满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