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兵工厂遇袭?俄军火命脉被斩断?乌军如何突袭540公里! 来源:军情解读人 克拉斯诺扎沃茨克化工厂遭无人机精准袭击,这座距乌克兰边境540公里的工厂,是俄军炮弹、火箭炮和导弹供应链的核心环节。 同一天,普京公开宣称俄无人机已摧毁超20亿美元西方援乌装备,而乌军对俄本土的打击正让航空业两天损失近200亿卢布。 这场袭击绝非偶然。 乌克兰反虚假信息中心主任科瓦连科披露,该化工厂专门生产炸药、火药及导弹部件,直接支撑俄军前线火力。 乌军采用三种打击模式:一线用低成本无人机引导炮击,民用零件组装远程无人机突袭纵深,甚至提前在俄境内隐藏无人机发起“沉睡打击”。 而这次540公里奔袭,正是对俄军工命脉的精准斩首。 俄军的防空系统在7月初遭遇严峻挑战。 7月5日至6日,乌军无人机集群覆盖俄16个州,导致谢列梅捷沃机场171架次航班取消,普尔科沃机场90架次停飞。 全俄累计485架次航班瘫痪,近2000架次延误,仅航空业直接损失就高达200亿卢布。 更棘手的是,俄方虽宣称击落91架无人机,但乌军采用“诱饵战术”——32架廉价无人机曾诱使乌军发射217枚防空导弹,单日消耗4.34亿美元。 普京在7月6日的讲话中,试图将战场转化为“成本胜利”的宣言。 他强调俄国产无人机效能超越北约装备,例如“柳叶刀-3”精度达0.8米,单价仅3万美元,而乌军“爱国者”导弹每枚成本200万美元。 俄军FPV无人机甚至将单机成本压至217美元,操作员培训72小时即可投入战场,在扎波罗热方向日均摧毁11辆乌军坦克。 乌军的反击同样凶猛。 7月6日夜至7日凌晨,俄军向乌克兰发射101架无人机,乌军拦截75架,但袭击仍造成哈尔科夫34人受伤,敖德萨等地4人死亡。 俄军则同步打击乌138个目标,包括兵役中心、无人机工厂和弹药库。 双方在前线单日交锋149次,波克罗夫斯克地区40次进攻导致117人伤亡。 当化工厂浓烟升起时,俄交通部长斯塔罗沃伊特因防空响应不力被解职。 同日,他被发现疑似用“奖励手枪”自杀,疑与库尔斯克防御工事资金失踪案相关。 而普京的20亿美元战果宣言背后,是俄军将无人机产能目标定为日产1万架的现实——当前产能已达3800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