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广州,一女子租房发现天花板里有隐形摄像头,角度正对着卧室的床,惊的她急忙打电话报

广州,一女子租房发现天花板里有隐形摄像头,角度正对着卧室的床,惊的她急忙打电话报警,随后民警把房东给叫来,女子就找他要说法,然而,房东说的一句话,却将她给气的不行,网友:这房东等于是不打自招了!

“有摄像头怎么了,你又没遭到侵犯,我凭什么陪你!”   根据津云7月11日的报道,广州一间普通出租屋里,一个年轻女子在打扫时,指尖无意触到天花板上一块微小的修补痕迹。轻轻一抠,一小块伪装层剥落,一个微型摄像头赫然嵌在水泥里,镜头冰冷地直指下方那张她安睡过无数夜晚的床。

报警后,房东被民警叫来现场。面对女子惊魂未定的质问,房东只冷冷抛下三个字:“不知情”。当女子提到精神损害需要赔偿,房东竟用“没造成实际伤害”一口回绝。

她气得浑身发颤。难道非要等到被偷拍的画面流传出去,才算“实际伤害”?

摄像头被发现后,女子在网络上曝光,瞬间炸出大量相似遭遇。

“我前年租的老房子,空调检修口里也抠出过一个!”

“卫生间排风扇!看着是个普通塑料罩,里面藏着针孔!”

“我那个更绝,路由器指示灯位置,不联网根本发现不了...”

网友的愤怒直指房东:“装不知情?八成脱不了干系!” 这猜测并非空穴来风。有懂电子设备的网友指出,这种嵌入天花板的走线方式,通常需在装修阶段预埋线路,“除非是房东自己,谁能神不知鬼不觉在别人家里搞这种工程?”

这些暗眼,早已形成完整的灰色产业链。电商平台上,打着“家用安防”旗号的微型摄像头五花八门,价格不过百元,伪装形态却令人防不胜防:螺丝钉、烟雾报警器、甚至一个不起眼的电源插孔。某款热销品月销量竟达数千。

更可怕的是技术迭代。新型设备舍弃了易被手机摄像头捕捉的红外补光灯,伪装更精妙,远程操控、云端存储功能齐全。这意味着受害者隐私被侵犯时,可能浑然不觉,而非法画面已实时流往隐秘角落。

面对铁证,房东一句轻飘飘的“不知情”就想撇清责任?可房东作为出租方,对房屋及附属设施的安全性负有基础保障义务。法律明确规定,隐私权受法律保护,非法安装监控设备拍摄他人私密空间、活动,即构成侵权。

然而现实中,租客维权常陷泥潭。证明房东“明知或应知”成了关键难点。即便警方介入,若无法找到直接证据链指向房东安装,最终结果往往止于拆除设备、批评教育,精神损害赔偿主张常被“无实质损害后果”为由驳回。

我们无法根除所有恶意,但至少能提高警惕,看房的时候就要重点扫描卧室、卫生间天花板、墙壁、各类电器接口有无异常孔洞或修补痕迹。

还可以关灯拉帘,打开手机摄像头扫视房间。部分偷拍设备的红外补光灯会在手机屏幕上呈现异常红点,但这对无红外设备无效。

入住以后更要检查路由器等联网设备,陌生设备立刻断网。留意异常电源线走向。那嵌入天花板的冰冷镜头,照见的是个体隐私在技术便利下的脆弱性。当房东一句“不知情”就能轻易卸责,当百元设备就能撕碎我们的安全屏障,每一次沉默,都是对恶意的纵容。

广州女子面对镜头的惊惶,敲响的是我们共同的警钟,在科技编织的便利之网中,守护私密空间的权利,需要法律更锋利的牙齿,需要监管对灰色产业的铁腕,更需要每个普通人不妥协的较真。